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农家父子的“邓小平民间纪念馆”

2014年08月22日16:48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姚春辉向大家展示好心人捐赠的邓小平头像浮雕。

  各地慕名而来的参观者题词留念。

  “再过两天就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我准备去广安……”8月20日下午,位于湖南省益阳市金花坪社区的“邓小平民间纪念馆”里热闹非凡,馆长姚春辉邀请十余家当地媒体聚集于此,召开“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展室里,布满了有关邓小平同志的书籍、照片、画像等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看着这一件件来之不易的物品,勾起了姚春辉的回忆……

  7旬老农土砖房里建“纪念馆”

  “父亲建邓小平纪念馆是出于对伟人的感恩与怀念。”姚春辉介绍说,他老家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道林镇富豪村(原名:清水村),父亲姚寿衡自幼丧父,母亲腿瘸,家境贫寒,一直以讨米为生。1974年,40岁的姚寿衡与盲女周米粮成婚,生下了姚春辉。“父亲时常说,‘如果不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们不可能有这样的好日子!’”姚春辉说到此处,感慨万千。

  实行改革开放后,允许农民进城务工。1994年,19岁的姚春辉被父亲送往益阳市学习修鞋补伞技术。“有了技术,就有了经济来源,一家人也能吃饱穿暖了。”技术学成后,姚春辉便在益阳市资阳区三益街摆摊,以修伞补鞋为生,原本贫病交集的一家,日子开始过得安稳起来,姚寿衡一家对邓小平充满了敬仰和感激。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姚春辉一家陷入悲痛之中。为了表达对这位世纪伟人的怀念之情,建一座民间纪念馆的想法,在姚寿衡心里萌生。

  “最初以为父亲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他真的做了。200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父亲就想赶在那年把纪念馆建好。”2003年年初,姚寿衡腾出家中最明亮、最宽敞的土黄色泥砖房作展室,并动用了准备给姚春辉娶媳妇的3000元积蓄来搞装修、购买相关资料书籍。“当时父亲已经70岁了,但所有事情他都是亲力亲为。”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备,2004年正月初一,“邓小平民间纪念馆”正式成立并免费开放,许多怀揣感恩之心的参观者慕名而来。

  多方搜寻邓小平相关文物史料

  《小平您好》大型画册、《伟人邓小平》(上下套)、《邓小平手迹选》……从最开始的十多件到如今上千件,每一件物品都是姚春辉父子的心头宝。姚春辉告诉记者,为了支持办“邓小平民间纪念馆”,这些年他们父子一直在搜集相关资料,有时到书摊上淘,有时到收藏者那里买,想方设法得到更多的伟人邓小平资料。

  “这套《邓小平手迹选》是好心人赠送的;这套《邓小平文选》是父亲五次步行十几里路从别人那求来的;这套纪念邓小平一百周年金银币当时要几千块,是我攒了大半年的钱才买到的……”姚春辉告诉记者,“纪念馆内有一些资料、物品是社会好心人捐赠的,其余大部分是我们自己买的。”

  姚春辉的妻子早年出车祸造成残疾,失去劳动力,每月收入2000多元的他,承担着全家人的生活,但他却从未停止过对纪念馆的投入,至今已经累计投入4万多元。

  欲将“纪念馆”办成红色教育基地

  “开始是一间房,后来三间房全部成了展室,但即使这样,我们收集的资料也无法全部展示出来。”随着姚春辉父子俩收集的资料越来越多,原本的一间房早已不够用。在2006年到2010年期间,姚春辉父子将剩下的两间房全部改成了展室,全国各地到纪念馆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姚寿衡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差。

  2011年,77岁的姚寿衡疾病缠身,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成了问题,打理纪念馆更是不可能,姚春晖于是决定将父母接来同住。“父母亲很愿意来,但又无法割舍纪念馆。”就在姚春辉一家陷入两难境地时,资阳区金花坪社区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感动,特地腾出社区一间80平方米的办公室当展室,让纪念馆继续办下去。同年6月,姚春辉父子的“邓小平民间纪念馆”落户金花坪社区,免费向市民开放。也是从那时起,姚春辉带着感恩之情,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邓小平民间纪念馆”的新馆长。2012年,姚寿衡离开人世。姚春辉说,父亲虽然离开了,但他时刻铭记着父亲的嘱托,要一直把纪念馆办下去。

  如今的纪念馆宽敞明亮,走进展室,一尊一米高的邓小平半身浮雕像立即映入眼帘,四周墙面则贴满了父子俩从各地搜集而来的邓小平在各个时期的照片和相关文献资料。《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在江西的日子》、《邓小平与深圳》、《中南海》、《我的父亲邓小平》等书籍整齐有序地摆放着,整个展室庄严整洁,氛围浓厚。

  “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把纪念馆办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姚春辉一边摆摊,一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同时还四处联系求助,想要扩大场地。姚春辉说,他们现在已经收集了邓小平相关书籍400余册、图片300余张、报纸杂志200余份、全国各地书法作品20幅,目前已有企业有意向提供更大的场所了。截至目前,“邓小平民间纪念馆”已经接待参观者4万余名。

  特殊遗照嘱托儿子“永记小平恩”

  姚春辉珍藏着一封《告父老乡亲》书,是父亲写的,打开一看,姚寿衡的感恩之情跃然纸上。“……幸喜邓公小平主政中央,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农民进城务工,除了开支,还略有结余,准备收媳妇之用。为人不能忘本,我家完全是搭帮邓小平的好政策,不然哪来我的幸福生活啊……”

  简单的言语表达出姚寿衡对小平同志最朴实无华的情感。“父亲在世时,每天都要为小平同志上香。”姚春辉说,父亲生前在用实际行动感恩小平,逝世后也用他自己的方式嘱托下一代要牢记小平恩情。“这照片是2010年一位参观者帮父亲照的,他要求用这张照片作为遗像。”记者拿过照片,除了慈祥的姚寿衡跃然眼前,紧贴在姚寿衡左胸处邓小平的画像更是让人感动,这是姚寿衡对小平同志最真挚、最特别的感恩。

  每每看到这张遗像,姚春辉就想起父亲无声的嘱托。“我将带着他的那份感恩与怀念,将纪念馆办好,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姚春辉坚定地说,即使生活再艰难,他也会守护纪念馆,让那些想要了解邓小平的人,不一定要到四川去,在他们父子俩建立的“邓小平民间纪念馆”里也能够了解他老人家光辉灿烂的一生。

  “现在我主要是摆摊和收集资料,打理纪念馆基本上是社区工作人员在帮忙。”姚春辉对于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忙非常感激。“我买了晚上七点过到广安的火车票,这次去一方面是弥补十年前我和父亲的遗憾,另一方面也是想去小平家乡收集更多关于他的珍贵资料。”姚春辉说,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时,他和父亲没有机会到广安,一直很遗憾。这次有机会了,他一定要去小平出生的地方看看。说着,姚春辉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广安之行……

  (本稿所有图片均由湖南省益阳市教育局干部宁党保提供)

(责编:秦晶、徐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