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哲涵 满家辉
2014年08月08日09: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投入不足引导不够
“除了图书馆、公园不分老幼,其他休闲放松的场所都是给小年轻们准备的。”
林大爷退休后仍住在单位旁边的家属大院,单位的老干部局开设了绘画班、舞蹈团、摄影班,还隔三差五组织旅游、参观以及各类比赛。“虽然孩子不在身边,可老同事、老朋友天天见;活动多,不寂寞,挺欢实。”他说。
有林大爷这份福气的老人只是少数。徐珂介绍,近20年,随着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许多人退休后基本上和原单位没往来。“虽然有些单位还保留了‘退管会’‘老干局’,可只服务职位较高的离退休职工,大多数普通职工以及随子女进城的老年农民,很难享受这份福利。”
“广场舞、暴走团这些群众自发的活动,没有任何门槛,各阶层都能迅速融入。跳起舞,哪有主任、主妇之分?这也是它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的原因之一。”徐珂说。
国家给的福利不均等,市场上能买回的“乐子”也不多。“小区开发商卖房子时承诺定期组织老年人参观、旅游,可过去好几年了这事影儿都没有!”家住北京通州某小区的孙阿姨说,现在的文化、休闲场所,除了图书馆、公园不分老幼,其他地方多半是给小年轻们准备的,适合老年人兴趣爱好的特别少。
全国老龄办2012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目前老年文化建设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不能完全适应,如:老年文化建设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公共文化设施为老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老年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和活动阵地相对匮乏,甚至使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有了可乘之机。
记者几年前在基层采访时曾发现,县城里造价上千万元的农民文化俱乐部只接待公务人员,普通农民不能随意去“俱乐”;乡村文化站只有一张桌子、几把凳子、一台卡拉OK的电视;报纸是过期的,捐赠书包括《微积分教程》……
即使这类问题已经改善,连油带水都算上,我国老年人平均拥有的文体活动资源依然少得可怜——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老年学校5.4万个、在校学习人员692万人,各类老年活动室36万个。算一算,平均100名老人中只有3人有学可上,平均562名老人拥有一个活动室——
用朱凤敏阿姨的话说:不去广场跳舞我们去哪儿呢?
让大妈们拥有“自己的乐园”
增加老年文体公共投入,扶持产业发展
满足老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的引导至为关键。
拿老年大学来说,目前美、德、日、法等国的老年教育都由政府牵头、财政支持,教育部门、工会、教会、慈善团体和社会福利机构等积极组织、开办。
在我国香港,圣工会福利协会耆英进修学院设有文学院、体艺学院及社会科学院,校本部有3000多位退休人士及长者登记成为注册学生, 29个长者进修中心,遍布香港各社区,各类课程近900项。2007年特区政府又拨出专款,在全港18个区成立“长者学苑”,使老年人拥有自己的校园。
“我国各地老年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拨款,但随意性很大,没有形成制度性安排,覆盖人群也很有限。与此同时,民营老年文体产业刚刚起步,面临不少困难。”徐珂认为,老年消费群体属于价格敏感型人群,市场化文体消费定价过高,他们会望而却步。与此同时,老龄文化产业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率低,社会责任性较强,企业往往不愿投入。政府应在政策层面 “松绑”“加油”,扶持老年文体产业的发展。
让老人晚年丰富多彩,政府要加大投入,社会各界也要主动作为:
——各单位机构应开展退休前教育。“退前教育意义重大,相当于学前教育之于儿童,它能帮老人调整心态,引导他们积极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党俊武说,很多55岁、60岁退休的人,学识、经验、人脉丰厚,回家赋闲,不仅自己失落,对社会来说也是损失。而退前教育可以为他们晚年散发光热提供指导、对接渠道。
——在城市建设、管理领域制定相关规划时,突出老年文体设施的重要性。比如以财税优惠、评奖评级等方式鼓励房地产开发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老年会所。
——研究机构多提供专业指导。“现在的一大难题是,大家往往不知道老年人真正需要什么,有时热心反帮倒忙。”徐珂说,高校和社会组织还应多培养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护理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市场的“生意经”要多围着老年人转。党俊武建议:旅行团可开展“知青主题游”;电视台可开通老年频道,拍一些老年人喜欢的节目;企业可研发、销售一些适合老年人的益智类桌游、电子游戏,帮老年人维持记忆力及交往能力。
“等大爷大妈有了自己的校园、乐园,谁还去‘攻占’广场?”党俊武说。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08日 17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