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针对熟人的犯罪案件屡发——警惕!“亲友”下毒手

黄宏

2014年08月07日09:19   来源:浙江日报

原标题:警惕!“亲友”下毒手

核心提示:

在很多人心目中,熟人意味着值得信赖。然而,现实生活并非经常如此,不少刑事案件中的罪犯,就是受害者的熟人。从值得交往信赖的人,到穷凶极恶的侵害者,这一角色的变化,令人警醒。

7月20日,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东山村一简易棚租房内,两名小女孩被杀。与此同时,本该在屋内照看她们的一名亲戚也神秘消失。谁也想不到,真凶竟然就是他!被警方抓获后臧某交代,对两名女孩下手,是因为他和女孩们的母亲有矛盾,因此迁怒于她们。

原本相濡以沫的亲友,缘何突然间举起屠刀?记者了解到,现实中,熟人犯罪案例并非少数,已成为一种让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意外:昔日朋友今变“狼”

在很多人看来,抢劫犯罪总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然而前段时间,海宁市法院开庭审理的一起抢劫案,却让人们更多地审视熟人这种社会关系。

该案的被告有两名:林某和蔡某。两人是“哥们”,也同病相怜:林某45岁,蔡某39岁,由于长期无业,很想搞点钱。

两人多次商量,把目标对准了林某的一名女性朋友张某。张某平时独居,家境殷实。林某和蔡某觉得,搞定一个女人,应该没啥问题。

恶念既生,两人说干就干。林某知道张某的住址——海宁市硖西路48号一幢居民楼内,为提高成功率,他们多次到该居民楼踩点。熟悉环境后,他们又开始观察张某的生活习惯,发现张某经常在晚上外出,深夜才回来。这时已是灯火阑珊,只要迅速控制住张某,便可大功告成。

蔡某鬼点子多,他在当地一家网吧的厕所门上,看到一个出售迷药的电话号码,就记了下来,然后致电对方买来迷药。“卖药的人在上海。”蔡某在法庭上交代。

今年2月20日晚,林某和蔡某携带迷药、毛巾、胶带等作案工具,窜至张某住处,躲进事先多次踩点的二楼楼道口。两人打算先用迷药迷晕张某,再用胶带将其绑住,逼其说出银行卡密码,最后去银行取钱。

夜深人静,林某蜷着身子守在楼梯上,蔡某则躲在二楼。眼见张某回来,林某迅速上前,用沾有迷药的毛巾捂住她的嘴,想等她晕倒后拉进自己的轿车。

没想到,从上海买来的迷药出了问题。张某的嘴被捂住很长一段时间,却并没有昏迷过去,她不停地反抗,还大声呼救。万籁俱寂的黑夜中,呼救声特别刺耳,3楼的住户闻讯赶来。林某和蔡某落荒而逃,最终被警方逮住。

法院当庭宣判,林某、蔡某因犯抢劫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3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调查:熟人犯罪需警惕

这起案件中,张某侥幸逃脱,最终毫发无损。但武义县发生的一起抢劫熟人案,被害人却没这么幸运。

案发武义金湖公园。白姆乡麻阳村村民王兆增,被人发现死在游步道边。警方一番调查后,发现熟人作案可能性很大。通过大量走访排查,警方最终锁定凶嫌为一名叫何京迅的男子。

何京迅是武义县白姆乡群丰村人,与王兆增邻村,两人早年相识。经审讯,他交代了抢劫杀人的整个过程。

原来,何京迅在县城街头偶然看见王兆增在一台银行ATM机前排队取款,因为手头拮据,突然产生抢劫的念头。他随即拿来一把铁锤,回到ATM机处守候,悄悄尾随王兆增一段路后,上前叫住他,假称自己有幢房子要装修,请王兆增一起去看看。

王兆增哪知有诈,兴冲冲跟随何京迅前往。经过金湖公园游步道时,何京迅趁其不备,操起铁锤往其头部重击数下。可怜的王兆增不明不白便一命呜呼,而何京迅从其身上搜出95元现金及一张银行卡后逃离现场。

“就犯罪者和被害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犯罪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熟人犯罪,一类则是陌生人犯罪,后者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一位法律界人士分析,长久以来,熟人犯罪一向被人忽视,人们更加重视提防陌生人的侵害。

然而,熟人犯罪同样需要人们引起警惕。有学者曾对天津市入狱的2189名罪犯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以熟人为侵害对象的罪犯占24.1%,以陌生人为侵害对象的占39.1%,两者比例相差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浙江警察学院教师倪晓峰曾对全省40个县(市、区)的4655起强奸案件作过研究。结果发现,其中有2228件发生在熟人之间,占总案件数的47.43%。“随着人们交往开放程度和彼此容忍度的增加,防范意识的减少,被熟人侵害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他认为。

正是防范意识降低,让“杀熟”案件不时发生。杭州市余杭区曾发生一起熟人抢劫杀人案件。因为被人催债脸上无光,失业男子许明夜晚经过邻居曹某家门外时,想起她丈夫在温州上班,家里只有母子二人,于是心生抢钱恶念。

因为丈夫不在家,曹某非常警觉,起初不愿开门。但许明不依不饶,说有要事跟她商量。曹某让许明进了屋,不料引狼入室。逼迫曹某说出银行卡密码后,许明在其家中找来一把铁锤,击打母子二人头部后逃跑,最终在安徽合肥落网。

教训:时刻留意防侵害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诸多事件,却证明这有时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前段时间,在台州市黄岩区法院,安徽男子韩笑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

2006年时,韩笑一家四口来到黄岩谋生,夫妻两人在当地澄江中学食堂工作,两个儿子分别在澄江中学和小学就读。然而,韩笑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我和教育局领导很熟,只要一些打点费,孩子读书不成问题。”他开始四处吹嘘。不明就里的老乡们纷纷拿出打点费,短短两月内,就被他骗走2万余元。直到开学时,没接到入学通知的老乡们才恍然大悟。此时,韩笑已逃之夭夭。今年3月,韩笑在安徽老家被警方抓获。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汪明亮认为,基于人情的存在,传统的中国人会用特殊的态度与做法来对待熟人;而对于陌生人,如果没有任何利害考虑,则可能依据社会上的一般公道原则照章办事,既不通融,也不拒绝。

“为谋求某种利益,必须将人情面子做足,这也为熟人犯罪滋生提供了土壤。”有关人士认为,在这种文化模式影响下,人们热衷于编织关系网,追求“熟人好办事”,把人情当作一种资源,以致对熟人应有的警惕性也随之消失。

防止熟人犯罪案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身加强防范。3月4日上午,杭州市民王某在家中上网时,一位朋友通过QQ请她帮忙汇12万元钱。王某汇钱后打电话给那位朋友,对方却说根本没让她汇钱。原来,是对方的QQ号被盗,骗子冒用朋友的QQ对王某进行诈骗。

有关人士也提醒,人们应该在相处过程中细心留意熟人,可考虑与不同的人建立层次不同的伙伴关系,从中辨别与自己关系亲密、值得进一步交往的朋友,不能不加选择地全部接纳。对一些没有深交的熟人,要尽量在公共场合见面,非得私下单独见面,也最好有人陪同。同时,对个人隐私,如收入、家庭情况等,不要随意透露。只有多加提防,才能避免被熟人侵害。

■ 专家观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犯罪学上有一个警惕性公式,是说警惕性与信任程度和熟悉程度成反比,如果对一个人越信任,对一个环境越熟悉,警惕性就越低。一项研究表明,60%的侵害案件是熟人所为。因此,每个人都要绷紧弦,心防才是避免被侵害的有效手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杨丽娜)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