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勿忘国耻,在强军征程上奋力前行

全军和武警部队牢记民族抗战历史深化强军目标学习教育综述

2014年08月07日10:59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勿忘国耻,在强军征程上奋力前行

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血泪史、抗争史,让人痛彻肺腑、不忍卒读。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唤起了中国军人对近代以来日本侵华历史的集体记忆。全军和武警部队广泛开展国耻教育,激励官兵铭记历史、矢志强军。铭心刻骨的屈辱、直刺心灵的拷问、沸腾奔涌的热血,在座座军营凝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忘战必危,点燃思想深处的狼烟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那一战,打痛了中国心,惊醒了梦中人。

威海卫,风光旖旎,游人如织。但对驻守刘公岛的济南军区某海防团一连官兵而言,这片波诡云谲的海湾,如同一道永不结痂的伤口,让人锥心刺骨地痛。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近代以来,甲午战争是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场战争,为何却败得最惨?连长张茂春告诉大家,一个重要原因是清政府始终认为“倭人为远患而非近忧”,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军备战时,他们却把为慈禧太后筹办万寿庆典作为甲午年的头等大事。官兵们从历史中读出了血的教训:思想的锈蚀比“镇远舰”铁锚上的斑斑锈迹更可怕,战败辱国往往是由于思想上的麻痹、懈怠,自己打败了自己。

承平日久,一个民族最难保持的是忧患意识,最难做到的是居安思危。

又逢甲午,让历史警示未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就是为了强化民族记忆。全军和武警部队把甲午海战、抗日战争作为强军目标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就是为了敲响醒世警钟。总政编发国史党史军史通俗读物,摄制专题教育片,建设网上数字史馆,宣传普及近代史知识。各部队组织官兵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以及平型关、黄土岭等著名战役旧址参观学习,开展观看历史题材影视剧、网上交流互动、读书演讲辩论等活动,重温近代中国苦难辉煌,强化当代革命军人使命担当。

刘公岛上,邓世昌雕像极目远眺,寓意深远。沿着他的视线向南数百公里,威武的辽宁舰仿佛巨龙卧波,静静等待着下一次起航。国耻犹痛,狼烟仍在。舰上官兵谈起“甲午殇思”,心里犹如重槌击鼓:“当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时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敌对势力打心眼里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必然会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

战争,往往不请自来。沈阳军区某师坚持每逢节假日必搞紧急拉动、战术演练。师长盛海鹏的理由是:当今世界,天下还不太平,我们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在增大,下一场战争什么时候爆发谁也不知道。为了人民不再被屠戮,为了国土不再遭践踏,每一名军人都必须时刻绷紧打仗这根弦。

强军兴军,使命如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现在,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肩上。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习主席的殷切嘱托言犹在耳,广大官兵投身强军实践的责任感紧迫感在胸中升腾。

无论过去还是未来,能战方能止战

强军安邦,为了和平随时准备打仗

民族的血与泪,浸染着一个深刻的启示——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回顾“和约”越签越多,和平却渐行渐远的屈辱历史,官兵们触摸到了钢铁般冰冷的“丛林法则”:落后就要挨打,强军才能安邦!

卢沟桥头,第38集团军某团官兵参加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仪式后,凝重的问号挂在心头:卢沟桥并非中日边境,抗战怎么会在这里爆发?当时华北地区的全部日军不足1万,而中国军队仅宋哲元部就至少10万人,日军为何胆敢发起挑衅?此后又凭什么在中国更广大的国土上长驱直入、烧杀掠夺?

嘉陵江边,在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前,成都军区某团开展“铭记历史、聚力强军”教育活动。倾听重庆籍战士王龙诉说家里4位祖辈在大轰炸中遇难的悲惨往事,官兵们群情激奋:“身为军人,如果战场打不赢,我们就会成为千古罪人。”

秦淮河畔,中华门城墙上弹痕累累。回顾南京保卫战失利带来的血腥屠杀,南京军区某训练大队官兵感慨万千:一个民族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一个国家要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必须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和一支强大的军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翻开历史教科书,第二炮兵“常规导弹第一旅”、兰州军区“金刚钻团”官兵对习主席这一重要论述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宜将剑戟多砥砺,不教神州起烽烟”。我们热爱和平,但是为了和平,必须随时准备战争。广大官兵以史为鉴,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练兵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朱日和训练基地,来自7大军区的7支陆军合成旅轮番与我军第一支专业化“蓝军”过招,“重检验不重评比、重实效不重形式、重检讨不重输赢”,我军实战化训练由此掀开新的一页;

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演首次组织潜艇与水面舰艇编队自主对抗,不事先规定动作,不提供对方信息,对抗双方展开“你死我活”的较量;

沈空某部抽调获得“金头盔”的顶尖飞行员,模拟“蓝军”开展自由空战对抗,一批飞行时间不长、经验不多的新飞行员迅速成长为“空中猎手”……

苦难创造辉煌,浴血赢得荣光。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面向未来,奋发图强实现强军梦

多少伤痛、多少血泪;多少英雄壮歌、多少民族精魂……今天都装在了我们前行的行囊中。

7月24日,军事博物馆人流如潮。《历史不能忘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展》展厅内,前来参观的年轻官兵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喜峰口战斗中砍向日寇的大刀、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幼儿的绝笔信、张自忠热血染红的战场遗物……一件件珍贵的抗战文物,凝聚着不畏强暴、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气节,映照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民族脊梁,彰显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历史烛照现实,历史启迪未来。一道思考题在官兵心头挥之不去——着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这一代军人应该怎样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书写强军兴军的时代篇章?

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烈士墙”上,密密麻麻几千个烈士英名让武警北京市总队官兵深受触动:一支有信仰的军队,才能知所趋赴、一往无前。强军路上,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勇往直前。

平型关大捷遗址前,北京军区某旅官兵倍感振奋:当年八路军在这里赢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场大胜仗,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放眼未来战场,我们要牢记历史担当,苦练杀敌本领,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刘老庄连”荣誉室里,济南军区某团官兵回顾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英勇阻击上千名日军的壮举,举起右拳庄严宣誓:传承英雄血脉,锤炼血性虎气,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更要靠脚踏实地的行动来实现。各部队广泛开展“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主题实践活动,像一支火炬,点燃了官兵建功立业的豪情;如一面战旗,激发了官兵奋勇前行的斗志!

毕业前夕,南京军区300多名国防生全体写下决心书、申请书:到最边远、最艰苦的基层部队建功立业,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放飞青春梦想。

野外驻训,抗战时期曾拼刺刀歼灭日寇30余人的第14集团军“白刃格斗英雄连”,迎高温战酷暑,全员全装挺进“火炉”红河峡谷。

演兵场上,广州军区某部“北上抗日先锋连”主动请缨当先锋、打头阵,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

……

“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上,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步履铿锵,不断奏响强军兴军的时代强音。(记者 欧 灿 刘建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