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团队建设的乘数效应

任仲然

2014年08月06日12: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团队建设彰显个性但不容许任性,弘扬共性但不强求等同,每个成员都有机会选择自己的成功路径,但又都与团队的目标趋于一致。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培育团队,对这些事情要舍得下大功夫。

这些年来,我的工作岗位变动了多次,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事情,都注重团队建设。每一次成功的团队建设,不仅培养出了不少优秀干部,而更让人欣慰的是放大出来的综合性乘数效应,对团队健康成长持续起着作用。

“你能行,我也能行,大家每个人都能行,团队形成的力量无所不能。”这是我抓团队建设的一个文化理念。这个文化理念虽然不是到哪里都能一下子被接受,但总能逐步渐进式地得到共鸣。

记得十多年前我初到一个机关,那里论资排辈的官本位气氛较浓,年轻人靠多年媳妇熬成婆,中年干部靠齐步走大帮哄,年龄大的一些同志靠经验和资历过日子。谁行不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排上号。

遇到这本老皇历,我不急也不缓,更没有搞“三把火”,而是在培养人带队伍方面采取了一些基础性措施,特别着力在强化机会意识和舞台观念上下功夫,为干部成长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团队建设搭建更大的舞台。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多渠道来提供六个机会。一是提供学习机会,有时宁可工作受些影响,也尽可能选派干部参加学习培训。二是提供调研机会,干部经过深入调研撰写的报告数量每年都翻几番,成果转化效应更是明显。三是提供锻炼机会,给年轻人“担子机会”,给中年人“岗位机会”,给老同志“责任机会”。四是提供考察机会,组织和选派干部到国内外考察,开阔眼界。五是提供展示才能机会,用突出的政绩来体现个人价值,强化责任感和成就感。六是提供成长机会,分类谋划,帮助干部选准成长方向,因人设计,搭好扎实进步的台阶。

在这过程中,既抓工作又育人,既重使用又重培养,既对事业负责又对个人负责。把育人与用人结合起来,使工作领域变成锻炼干部的平台,工作的担子越重越好,生活的包袱越轻越好,真心实意关心和想方设法帮助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在实际工作中,把老同志作为中坚力量来依靠,不断增强传、帮、带的能力;把中年同志作为骨干力量来使用,响鼓也要重锤敲;把年轻同志作为新生力量来培养,多激励,交任务,建平台。看人看其长处所在,用人用其优势所长。

团队建设彰显个性但不容许任性,弘扬共性但不强求等同,每个成员都有机会选择自己的成功路径,但又都与团队的目标趋于一致。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培育团队,对这些事情要舍得下大功夫。

我明白,个体无论多么优秀,如果没有集体的力量则难成大事。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猛虎架不住一群狼”,为了强化团队理念,我组织过《狼图腾》读书会。虽然书中的一些观点大家并不赞成,但是对于狼的团队意识和群体战斗力还是得到同事们的充分理解。

在实践中,团队建设的公式是:1+1>2,2×2>4。不但要做好加法,而且还要做好乘法,着力放大团队建设的乘数效应,特别注意在三个方面用劲。

一是把提高学习力作为首要任务,在时间、经费、制度上予以保证,建设学习型团队。使学习成为团队的共同习惯,在学习中强化团队意识,形成特有的团队文化。文化的力量一旦形成则无穷无尽。

二是把提高竞争力作为主攻方向,多方面提供公平竞争的“项目”和“工程”,建设竞争力强的团队。构建和完善团队内部的竞争机制,引导和鼓励团队成员靠真本事靠实绩走在前列,往上攀登。竞争激发出来的活力健康而持久。

三是把提高凝聚力作为关键环节,各展所长,协调动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优化团队组合,打造团结奉献争一流、关键时刻冲上去的团队精神。精神上的认同是最根本的认同。

做到以上三点,团队建设的乘数效应就会彰显出来,一个机关单位的精神面貌就会不断发生可喜的变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赵娟)
相关专题
· 任仲然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