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纪检监察报:莫让敏感岗位成为“铁交椅”

罗词凤

2014年07月17日14:4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莫让敏感岗位成为“铁交椅”

前不久,沈阳军区联勤部对170名敏感岗位人员进行轮换。这次轮换的敏感岗位包括分管人、财、物的职工科长、干部科长、财务处长、营房处长等。此举,让一些敏感岗位党员干部告别了“铁交椅”。

  靠制度机制反腐,可以有效减少腐败产生的空间。实施岗位轮换,不让敏感岗位成为“铁交椅”,实为一种很好的反腐机制。一般而言,在陌生的岗位,人都会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一般比较廉洁、敬业。贪腐,往往发生在熟悉工作岗位、发现工作漏洞、结成腐败联盟之后。事实证明,慎终如初难,海军原副司令员王守业、安徽原副省长王怀忠之类,莫不如此。经常更换岗位,可以有效避免“熟悉岗位之后的贪腐”。

  在查处腐败案件时常会发现“马桶效应”。就是说,一个人一直待在一个岗位不动,其违规行为很容易被一直掩着、盖着,甚至被一种勤政的假象遮蔽。一旦离开岗位,臭味就飘出来。正所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一个人是真金还是腐臭,岗位轮换之后听听民声、搞搞审计,便见分晓。事实上,很多官员贪腐的盖子,正是在离开岗位之后被揭开的。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让一个人在敏感岗位任职太久,一方面可以避免臭味长期在内部散发,破坏从政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对贪腐案件的查处,让贪腐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从当前的一些腐败案件看,还有一种贪腐值得警惕,那就是“职业病腐败”。所谓“职业病腐败”,就是一个人在一个岗位干得太久,提升无望、升迁无门,难免会产生后路思想,从而导致公权私用、以公谋私、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现实生活中,一些窗口单位,所谓的“脸难看、事难办”,就是典型的“职业病”表现。相比领导干部腐败而言,这些“职业病”危害较小。那些处在敏感岗位的领导干部,一旦感到发展受限、船到码头车到站,补偿心理就会滋生蔓延,结果补来补去,把公家的钱补进自己的腰包。俗话说,“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只有多实施岗位轮换,激活干部流动的一池春水,让党员干部不断产生工作的激情和干劲,才能有效避免任职过久产生的惰性、懒政和腐败。

  当然,敏感岗位轮换只是“防火”,不是“救火”,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对党员干部来说,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既要他律,也要自律。只有坚持慎终如初,主动接受监督,把“三严三实”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做到既廉政又勤政,既干净又干事,既“为官不易”又“为官有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杨丽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