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天
动若风发 徐 伟摄
■引子:
俗话说:不通则痛。加强战斗力建设情同此理,总会有一些“瓶颈”和“关卡”制约战斗力提升。如何有效打通这些“痛点”,考验着部队党委和官兵的智慧和勇气。
6月下旬,笔者走进武警安徽省总队采访,从他们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提高执勤处突能力的探索中,寻找部队如何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答案。
“松绑减负”,先从脖子以上开始
去年8月,武警总部组织特战分队比武,该总队提出了勇争第一的目标。然而不少同志觉得,标准太高难以实现!
果不其然,比武最终遭遇“滑铁卢”,然而总队党委的决心不变、目标不改。他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瞄准部队弱项狠抓实战化训练落实,在真抗实练中提高部队训练水平。
今年4月,在武警部队首届狙击手比武竞赛中,该总队夺得团体总分第四、应急班狙击第一名的好成绩。随后在上级组织的对抗比武中,又取得9个课目8场胜利的骄人战绩。
“如果连比武争第一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能打仗、打胜仗?”谈及这段经历,该总队政委贺海涛深有感触:“长期以来形成的保守观念、懒惰作风、错误政绩观等,让战斗力建设背负了许多额外的压力。”
贺政委告诉笔者,这样的和平积习在部队还有不少。比如,消极保安全、“五多”现象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关键还是思想上的“障碍”清除不彻底。
去年夏天,该总队组织机动分队、执勤分队开展群众性大比武活动,由于有3名战士在训练中受伤,一些同志怕出事,抓训练比武避难就易,险难课目漏训、偏训。在调查中总队党委发现,有的单位把营区建设得跟公园似的,但练兵打仗的硬件设施却成了“软肋”……
刚开始,个别单位和领导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推托回避的态度,还有的单位和领导对此不以为然,把不出事、不出错作为工作标准,让战斗力建设背负着重重“包袱”。
这难那难、这怕那怕,为何不怕战斗力难提高?对此,总队党委的态度十分鲜明:“松绑减负”,先从脖子以上开始。他们以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为契机,“翻箱倒柜”查找部队官兵特别是党委领导抓战斗力的思想“障碍”,并派出工作组强力督导整改,对于整改不彻底的领导和个人,该诫勉的诫勉,该停职的停职,部队上下为之震动,一个个制约战斗力提升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制订“硬杠杠”,杜绝乱伸手现象
今年年初,一场以“一岗多情、一情多策”为主题的“勤务研究月”活动在该总队轰轰烈烈地展开。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逼着大家把心思和精力集中起来,心无旁骛地想打仗谋主业。”该总队司令员金林炎告诉笔者:“在一些单位,与中心工作争人员、争时间、争经费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家的心思没有全放在打仗上。”究其原因,还是本位主义思想在作怪,大家对单位、个人的利益考虑得多,而对战斗力却考虑得少。
中心工作岂是“唐僧肉”!该总队党委制订了一系列“硬杠杠”,突破利益的“篱笆墙”,切实杜绝乱伸手的现象,让流失的资源重新向战斗力建设聚焦——
清退两级机关超占兵员,将45名编外战士全部“赶”回了基层练兵场;压缩机关事业性经费支出,明确规定70%的业务经费必须投向基层战斗力建设;组织“全训全比全考,严训严比严考”,明确训练成绩与年底评先挂钩……
一具体,就深入;一专注,就有力。以前,能打仗、打胜仗的口号响、动作小,对打什么仗、拿什么打仗说不出所以然。今年,总队党委围绕武警部队打什么仗、怎样打胜仗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安徽实际提出了打好执勤“常规仗”、维稳“政治仗”、反恐“突击仗”、抢险“救援仗”、本土“防卫仗”的思路,为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找到了实实在在的抓手。
与此同时,各级军政主官亲自挂帅成立战法研究小组,逐个目标、逐个哨位组织研究演练,最大限度贴近实战设置背景、设想情况,重点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加强组织指挥、力量协同及战法训法创新,使研究成果转化为执勤制胜能力。今年上半年,全总队成功处置各类突发情况160多起。
态度“零容忍”,让不正之风无处容身
去年5月,总队领导在检查反恐应急力量建设情况时发现,个别中队弄虚作假、应付检查,有的特战队员明明退伍了,名字却还编在应急班中。
“作风不实让部队战斗力受损,必须严惩!”对此,总队领导以“零容忍”的态度向不实作风开刀,相关涉事领导先后被免职、降级,单位当年评先指标被取消,使“打仗先打假,治训先治虚”成为部队上下的共识。
训练场打假,为部队战斗力建设吹来缕缕新风,而纠治官兵身边的不正之风,则向战斗力建设注入一泓源头活水。总队政治部主任董联星认为,选取一个不练兵的士官,就是对练兵热情的一次“杀伤”;提拔一名不思打仗的干部,就是对钻研打仗的一次“否决”,必须在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做到公平公正,打造人人都能成才、个个都能出彩的平台。
去年年底,该总队党委研究出台了“量化打分、绩效评估”的干部选拔任用新办法,对完成战斗任务出色、比武考核夺冠的干部实行加分政策,使一批“打仗型”干部在素质考试中脱颖而出,优先得到了提拔使用。
今年5月,上级给该总队33名大学生士兵提干和优秀士兵保送入学指标。消息传开,总队接到了不少说情条子和电话。总队党委把选拔的数量、条件、程序、标准全都公之于众,仅靠“保送对象必须是特战班班长,且是在总队以上军事比武考核取得优异成绩的尖子骨干”两条,就挡住了诸多的“条子”。
一名初选入围的推荐对象档案资料不合格,总队党委坚持原则,宁愿空缺一个名额,也不予推荐。而4名正在外地参加反恐集训的特战队员,却被总队党委特批“直接入围”。消息传开后,他们向总队全体特战队员发出“练兵场上三比三看”的倡议书,掀起新的练兵热潮。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