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中国维护海洋权益之挑战篇——资源被抢海岛被占 历史误读他国刺激

中国出海遭遇重重挑战

张红 褚国强

2014年06月24日09: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8月15日,两艘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艇夹击“启丰二号”。
  来源:中新网

2012年4月8日,菲律宾海军非法进入黄岩岛持枪抓捕我国渔民并扣押渔船。
  来源:腾讯图片

2011年10月23日,美国和菲律宾在南海进行联合军演。
  来源:中新网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将海洋权益视为核心利益所在,积极推行新一轮海洋经济政策和战略调整。中国也不例外。有人说:“中国的疆域不是一只雄鸡,更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

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后,中国迈出了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的稳健步伐。本报今起推出“中国维护海洋权益”专题,分为:挑战篇、历史篇、现实篇与未来篇。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雅典与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共同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演讲,提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和谐之海三大核心理念,强调和平是中华文化基因,中国将和平走向海洋,携手世界各国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这被视为中国“海洋观”的宣言。只是,不可否认的是,带有美好愿望的中国必须直视荆棘密布的现实。

本报连线4位专家,请他们就中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解读。

权益,遭各种侵害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主张拥有的管辖海域近300万平方公里。但是,其中约有150万平方公里被海洋邻国提出了权益要求。多年来,中国一直保持克制。以南海为例,中国提出“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并于2002年与东盟各国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恪守《宣言》原则,最大限度保持克制。但南海周边国家却不断蚕食我岛礁和海域、盗采我南沙海域油气,越南和菲律宾还非法阻挠、破坏中国油气勘探和开发。

“目前,海洋资源遭到掠夺,岛礁被侵占,战略通道安全受到威胁,周边海域冲突多点爆发。中国如何更加有效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应对来自美国及其军事盟国、有海洋争端的邻国的压力,是一个长期的挑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直白地指出了中国面临的现状。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4)》指出,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黄海海域基本保持稳定,中日因钓鱼岛问题在东海的对立有所升温,南海成为各国战略博弈的前沿。“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衅,制造事端;菲律宾在美济礁问题上无理纠缠,执意推动南海问题司法化。中国海洋维权战线扩大,难度有所增加。”报告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所长邢广程说:“中国刚刚主动走向海洋就遇到了来自世界大国和地区国家的阻挠,其挑战是多元化的。中国的海洋事业目前和将来都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和叠加的。比如,中国如何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怎么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再如,中国如何更加有效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破解来自域外大国和域内声索国方面的压力。中国如何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让沿岸更多的国家参与到这个战略构想中来。”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教授指出,海洋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的问题,还是一个军事、战略、安全、外交的问题,需要有一个全局性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中国如何更有效地“经略”海洋,现在还处于摸索学习阶段。

挑衅,背后不单纯

据日本外务省称,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将于24日访日。鉴于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存在领土主权争议”,日菲两国首脑预计将共同确认“法治”的重要性。日菲的最新动作正是一系列挑事的最新例子,也正是中国维护海洋权益面临诸多挑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频频挑事,明明是自己非法侵占中国的正当海洋权益,却在国际社会上以“受害者”面孔出现,四处叫嚣,把东海和南海搅得不得安宁。

除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之外,这些挑衅的背后还有复杂的原因。

王义桅指出,这其中存在着对历史的误读:“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地区影响力的不断增长,给周边国家带来不安感。历史上曾与中国有过嫌隙,或者是朝贡国家,担心中国‘国强必霸’,恢复天下体系。这存在历史解读的差异,造成了他们的猜疑,甚至是敌视。”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吕耀东则指出,域外大国的支持和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刺激日、菲、越等国嚣张闹事的重要因素。邢广程也认为:“没有域外大国的支持和‘亚太再平衡’的战略背景,菲律宾和越南就不会对中国如此蛮横。”

此外,邢广程还指出,各国都怀有各自的小心思。比如,日本就希望借机颠覆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成为所谓“正常国家”。他说:“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不仅涉及中国维护钓鱼岛主权问题,而且明显涉及到日本怎么看二战后国际社会对其历史安排问题。”

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