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改变现代战争模式 带来军备竞赛危险

国际视野:武装无人机,引发治理和伦理难题

梁亚滨

2014年06月17日08: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冷战后艰难形成的大国间战略平衡出现微妙波动,有可能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武装无人机正在瓦解当前国际政治中艰难实现的大国平衡,特别是核武器的战略平衡,这可能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武装无人机潜在瓦解了大国之间达成的核武器削减条约。自从核武器被发明以后,为了限制研发、部署和使用核武器,大国特别是美国和苏联以及继承苏联政治遗产的俄罗斯,达成一系列国际条约和规则。1987年美苏达成《中程导弹条约》,全面销毁双方所拥有的覆盖范围为500至5500公里的中程、短程常规导弹和核导弹。武装无人机的出现,却在理论上终止了该条约的效力,因为其不但可以携带导弹,而且作战半径完全可以覆盖5500公里。美俄在2010年达成的《新战略武器削减条约》也可能会被核武装无人机摧毁。这将彻底打破冷战以来大国间艰难实现的核战略平衡,引发新的军备竞赛,为世界和平蒙上阴影。

此外,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甚至可能在未来带来外太空的军备竞赛。随着X—37B无人太空飞机的研发,跨大气层飞行器成为了美国“快速全球打击”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既能在卫星轨道上飞行、又能进入大气层的航空器,有能力对对手国卫星和其他航天器开展“太空军事行动”,其最高速度能达到25倍音速以上,常规军用雷达根本无法捕捉,因此也被认为是未来太空战斗机的雏形。该无人机平时部署在地面,并不违反限制外太空军事化原则,但需要时却可以立刻装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飞往太空。这对《外层空间条约》来说显然不是个好消息。因此,对于大国来说,来自太空的威胁将使传统上基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地缘政治格局面临颠覆性挑战。

事实上,大国间的战略平衡已经出现波动。在西太平洋,美军计划大规模部署无人机,以应对中国的“反介入”能力增长。可以自动实现航空母舰起降作业的X—47B无人机将美国航空母舰的作战半径扩大了数千公里。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日本也试图拿美国无人机为其“壮胆”。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确定:为应对所谓“西南诸岛”问题,引进美国的无人侦察机。针对中国无人机对钓鱼岛海域的依法巡航,安倍政府甚至夸口,允许防卫省击落任何无视日本警告的无人机。中国国防部则强硬回应称,日本击落无人机将被认定为战争行为。无论安倍政府是否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可以确定的是,大国间的权力平衡已因无人机的应用而出现微妙波动。

世界各国争相研发无人机,扩散危险加大,非国家行为体的崛起使情况更加复杂

武装无人机同样也面临技术和武器扩散问题,而这有可能引发该领域的军备竞赛。无人机的核心要素是新技术,只要存在较为发达的工业基础和工艺水平就可以制造出来,不像核武器那样严重依赖铀、钚等特殊物质,因此也更容易扩散。美国是这场武器革命的先驱者,其它国家正在奋起直追。目前世界上约有24个国家拥有武装无人机。10年前,只有美国和以色列拥有制造和使用武装无人机的能力和意愿,现在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具备了制造武装无人机的能力。世界各国争相开发或购买无人机,必将终结美国在该技术上几近垄断的局面,同时引发该领域的军备竞赛。此外,武装无人机的体积越来越小。目前实际应用的无人机“全球鹰”长度超过15米,工作时间可达15小时,但更加小巧的飞行机器人已不是科幻小说中的事物。由美国军方资助的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和苍蝇一样大小的机器人飞行器。这种飞行器在未来非常有可能应用到战争中,更加隐秘地从事侦察与情报搜集工作,甚至完成暗杀任务。

非国家行为体的崛起致使情况更加复杂。2011年美国《纽约时报》曾援引军事分析人员的话称,美国将面临来自装备了无人机的军事对手及恐怖组织的威胁。比起传统意义上的恐怖分子,拥有武装无人机技术或设备的非国家行为体,可以更容易地对目标国家实施远距离攻击等恐怖主义活动。特别是小型和微型无人机,既可以用来精确刺杀,也可以通过运载生化或核武器来制造大规模平民伤亡。特别是,如果某些国家确实以此为目标研发相关无人机的话,这种危险将更加严重。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