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 佳
2014年06月10日08: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3个月后,116头牛剩下62头。“看着牛一头头倒下,心里别提多难受了。”说起这事,霍之亚神情黯淡。54头牛的买牛款加上给牛治病的钱,70万元一下子打了水漂,“就像一出门就挨了当头一棒,真是打疼了。”
痛定思痛,霍之亚开始认真总结教训。“那个时候光看着市场好,净想着养牛的好处,没想到风险。”霍之亚说,原以为牛疫病少,但不知道一旦得病不好治;原以为本地养牛的少没什么竞争,但没想到养牛少兽医也少。“不讲科学,再好的市场也没你的份。”意识到知识的短缺,霍之亚开始认真学习,参加培训班、网上找资料、向别人请教……去年第二次去山东买牛,对于运输途中牛的保温、喂食等方面他更是格外注意。如今,养殖场的120头牛健康成长,已到出栏期。“后来这些牛一直没生过病,我都能算半个兽医了。”霍之亚笑着说。
成立公司以后,霍之亚和父亲明确了分工:他负责技术,父亲负责采购和市场。走进牛舍,霍之亚熟练地指导工人给牛喂食、除粪,还不时亲昵地抚摸牛头。“我们这几个品种都比较好,前几天运了4头到广东试销,每斤牛肉能比当地的牛肉多卖6块钱,”霍之亚说,这样算下来,120头牛全部卖掉,亏损就可以补回来了。
“发展循环产业是我的梦想”
120头牛,每天产生牛粪就有三四吨,牛粪怎么处理?会不会污染环境?这个问题霍之亚在决定搞养牛场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记者见到,牛舍旁边有一个沼气池,“通过沼气池,牛的粪便就转化成沼气、沼液和沼渣,”霍之亚操作起他们购买的净化处理专用设备,“沼液和沼渣经过脱水净化后就可以直接用作肥料,不会污染环境。”
借鉴其他养殖场的经验,霍之亚建起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蘑菇种植厂房,开始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牛粪太多了用不完,霍之亚又开始在循环产业上动起了脑筋。“发展循环产业是我的梦想,也是养殖业的方向。”霍之亚说,牛粪可以养蚯蚓,蚯蚓又可以养鸡、养鱼,把产业链拉长一些,也可以多带动周边的村民增加收入。下一步,他还想尝试组建一个专业合作社,搞一体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配套化服务。
说到目前的困难,霍之亚表示,一个是贷款不容易,另一个是村里的道路还不够宽,肉牛运输有些不便。“做什么行业都不轻松,困难还得自己多想办法克服。”他告诉记者,回乡创业以来,他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许多鼓励和支持,除了乡政府和农业、畜牧部门外,作为回乡创业青年,团市委还把他列为“未来企业家培养青锋计划”扶持对象,为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作为一名90后,霍之亚也有自己的爱好。“但现在养殖场人手少,忙得基本没什么业余时间了,也就是看看书上上网。”他说,因为要住在养殖场,他如今很少去城里玩,“有时朋友回来了去参加一下聚会,都不敢太晚回来,怕牛场这边有事。”
与很多同龄人相比,霍之亚显得很“土气”。“以前在广东也挺时尚的,现在没法讲究了,衣服也不敢穿好的,牛舍有事随时得上,身上老是有牛粪味儿。”霍之亚笑道,累是累点,但挺充实,对前景也有信心。“你今年24,再给你4年时间,到28岁就得干出点名堂了,到时候我就全放手不管了哟!”一旁的霍仁才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对儿子说。“4年后你就想抱孙子了?”“之亚压力大不?要加油哦!”……几位公司员工参与进来,打着趣。欢笑声中,霍之亚的脸红了。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10日 19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