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追梦牛哥”——“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唐旺旗的故事

记者 王万程

2014年06月01日11:49   来源:广西日报

原标题:“追梦牛哥”

  5月20日,贺州市委组织部接到通知,唐旺旗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唐旺旗是谁?“牛人”也!当选过北京奥运火炬手、劳动模范、经济能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打造出了广西农村土地流转著名的“白牛模式”,华西村领头人吴仁宝在世时把他当朋友,吴的后人至今也还和他保持着联系。

  他现在担任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马槽行政村白牛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因生长在白牛村,又像牛一样强壮,人送绰号——“牛哥”。又因他有个口头禅——“做人得有梦想!”大家都叫他“追梦牛哥”。

  他的人生经历,的确和“牛”息息相关。

  他是村里第一个外出打工的“拓荒牛”。白牛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400多名瑶胞。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因交通不便,观念落后,人均年纯收入不足400元。唐旺旗第一个走出山沟沟到广东闯天下,打工、做生意全干过,几年下来,富了。

  唐旺旗也被人嘲笑为“蠢牛”过。1995年,富起来了的唐旺旗竞选马槽村委会主任,落选。他不甘心,趁村民开会之机,自荐当白牛自然村“村长”。在国内,自然村还没设置这一“职位”。有村民说:“你当吧!反正乡里也不认这个‘官’。”说完,众乡亲哄堂大笑。他却一脸严肃地发表就职感言:“做人得有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帮助你们致富。”他言辞激扬,村民却私下笑他“蠢牛!官迷!”

  村民说他“官迷”,他可一点也不“迷”,把“编外村官”当成了责任。他卖掉两头猪,又四处筹集,凑3000多元钱,租三辆大巴车,拉近百村民到恭城、全州等地考察学习。当时的恭城、全州靠种桃子、柿子,经济发展迅速,人均年收入已达1500多元,让白牛村人惊羡不已。

  学习归来,村民见缝插针种柿树。但由于规模小,管理散,且没技术,两年后,柿子树只长叶不结果,成了风景树,群众把果树砍了当柴烧。

  经此一劫,村民叫他“蛮牛”。

  “蛮牛”碰墙多了,也能变成“智牛”。多方查找原因后,唐旺旗认为:小打小闹成不了事,得把土地整合起来。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全村人第一次开会讨论土地流转,只有50%以上的村民同意。唐旺旗和村里的10多名党员,找有意见的农户做思想工作,大年三十晚上还在谈,大年初一只休息了一天,又接着谈。

  最终,在唐旺旗的推动及村里党员们的帮助下,白牛村土地流转获得成功,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即流转土地2000多亩,占村里耕地的80%以上。白牛村也因此成为广西较早流转土地的村,土地流转“白牛模式”备受关注。

  土地流转后,选择种脐橙。如今,该村种植脐橙面积2157亩,其中优质脐橙1657亩。

  果树种上了,咋管理?他和村民代表们商量了几天,最终达成了“集体统一开发、分户承包经营、小组协调生产”的模式。即在土地流转统一规划种植后,再把果园承包给村民,村民向集体缴纳承包金。此后,村里的水果协会,进行统一管理果园,承包人具体执行“当工人”,村集体除从销售的利润中收取一定提成外,更多的收益属于村民自己。“不愿意种地的可继续外出打工,年底根据土地份额从村集体收入中分红。”唐旺旗说,“愿意种地的,可以从村集体里承包果园,年底不但可以根据自己的土地份额从村集体获得分红,还有大量的种植收入。”

  如今,白牛村所有的土地已全部完成了流转,种植水果近3000亩,立体水面养殖面达500亩,全村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而且,全村人只有5人外出打工,却雇佣近百名外村人帮打理果园。

  带领村民致富的梦想实现了,但唐旺旗没有止步。他说:“以后白牛村既有农业种植养殖,又有农产品深加工,甚至还要引进工业的集团公司。”

  5月25日,他正在往湖南运送板鸭。现在在湖南永州一带,他的“旺旗板鸭”比普通板鸭每公斤贵2.4元,且从不滞销。

  唐旺旗说:“我现在把鸭子加工成板鸭,仅此一项一年收入10万多元。我要用这种方式,引领村民从农业种植往农产品深加工转变。”

  “人就是得有梦想。”他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晶、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