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研究员赵亚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014年05月28日15:25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研究员赵亚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要想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

在江苏省茅山革命老区,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

赵亚夫,这个名字赢得千百万农民的尊敬与爱戴。

他信守“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诺言,让千万亩土地生金长银,使千万户农民脱贫致富,被誉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当代活雷锋”。

镇江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江农科所原所长、党委书记赵亚夫研究员,他的事迹已走进千家万户根植于农民心中。

“为农民服务,让农民致富”

赵亚夫1941年出生于常州,1958年考入宜兴农学院,1961年参加工作后,他在心里发誓,一定要让农民兄弟过上好日子。

从粮食到园艺,从研究到推广,从科研到科普,从科技到经济,从生产到营销。每一项科研,每一个创新,他都想着如何“为农民服务,让农民致富”。

1982年,赵亚夫在日本学习时第一次见到了草莓。他敏锐地感到,草莓在中国一定能成为致富项目。回国时,他没有像别人一样带日本电器,而是打包了13箱农业书籍和20棵草莓苗。

赵亚夫把草莓苗带到镇江市句容白兔镇解塘村,给农民示范种植。农民怕失败,他就承诺:收成不好由他赔偿。草莓试种成功了,亩产500多公斤,效益600多元,超出了当时常规农作物的2倍多。如今当地草莓种植已达2万多亩,亩均收入2万多元,广大农民因此致富。

白兔镇的王巧娣40岁下岗后,赵亚夫鼓励她利用山坡地形和土壤特性种植水蜜桃。从种树、施肥、修枝、疏花,到收果,保管,上市,赵亚夫不厌其烦地指导。如今年收入30万元的王巧娣带动着大批妇女种桃致富。“不种好桃子,对不起赵所长!”王巧娣说。

几十年来,赵亚夫的农业科技项目到哪儿,富裕就到哪儿。草莓、葡萄、无花果、有机米……赵亚夫推广一个成功一个,而且总是“拨亮几盏灯,照亮一大片”。就这样,赵亚夫和他的同事们将近百项农业科研成果教给了农民。

“我要为农民服务一辈子”

几十年间,赵亚夫每年至少有200多天“泡”在农民的田地里,他说:“我要为农民服务一辈子。”

“赵亚夫就是这样,农民需要什么,他就学什么、传什么、干什么”。白兔镇农民王柏生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赵亚夫自己印制名片发到农民手中,提供24小时“热线服务”,农民搞不懂的事都去问他。

在赵亚夫的妻子黄宝华看来,自己爱上的是一个不顾家的人。大儿子小时候无人照看,两次差点溺水而亡。后怕之余,黄宝华要赵亚夫调离农科岗位,不要只忙着下乡,而赵亚夫却劝妻子从市区调到乡下。每逢刮风下雨,别人都尽量往家跑,赵亚夫恰恰相反,越是恶劣天气,越往农村跑。

2002年,赵亚夫退休了。但他却退而不休,主动来到了当时镇江茅山老区最穷的戴庄义务服务。他跑遍了戴庄村1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土壤进行科学化验,规划生态科技示范园,引进日本越光稻,推行综合型社区合作社新模式,实现了村民由一家一户零散生产经营向规模集约转变。

如今,戴庄村的有机大米卖到8元一斤,草鸡蛋卖到2元一个,有机水果的价格也翻了几番,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66万元,当地最贫穷的村庄富裕了,生态改善了,基层组织加强了。

戴庄的经验被推广到丹阳市的杏虎村、丹徒区的五塘村等地,都取得很好的成果。江苏省委研究室认为,“戴庄经验”是一种让农民永远过上幸福生活的发展方式。

汶川地震后,年届七旬的赵亚夫先后18次飞往绵竹,忍着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痛,亲自规划选址,优选品种,指导服务,培训农民200多人,增加效益3亿元。

如今,每年都有绵竹“老乡”自发地来看望他并向他请教。

“让我离农民近一点”

赵亚夫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情系农业,服务农民。他淡泊名利,勤廉奉献,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让我离农民近一点”。

1993年,赵亚夫被选为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提出不驻会的要求,因为他要经常到农村去帮助农民。1999年,因为舍不得离开农民、离开农村,他婉拒了江苏省农科院院长的职务。

赵亚夫帮助百万农民脱贫致富,却从没收过农民一分钱,而他推广项目,还经常是自掏腰包。有人说,赵亚夫是农业财富的创造者,凭他的技术、项目和管理“入股”,就可以轻松赚大钱,但是直到现在,他没有接受一家企业聘用。

赵亚夫不仅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的“三不”原则,而且每年自己还要拿出不少钱给农民送礼,10多年来,他坚持每年大年初一到农村去给农民拜年。戴庄农民杜忠志告诉记者,“赵主任这10年中就吃了我一个桃,还是做检测用的。”

在从事农业的50多年间,赵亚夫把论文和成果写在了大地上。有人粗略地计算过他下乡走过的路,可绕地球好几圈。他把百位农民培养成技术能人、致富能手,他手把手教过上千家农户,为农民授课30万人次,编写技术含量高、农民看得懂、听得明、学得会的实用农业读物超百万字。

年届古稀的赵亚夫不久前写下这样的几句话:“50多年来,江苏丘陵山区的风霜,染白了我的双鬓,但不变的是我为农民服务的心。一位劳模说过,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我再添一句,就是为农民服务到老。”(新华网南京5月28日电 记者孙彬)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人物事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