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韩晖
编者按 1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工作会议,为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越坎阶段的珠三角加油鼓劲,明确方向:以实施《规划纲要》为总抓手,推动珠三角优化发展。
经济总量占全省八成的珠三角,其转型升级在全省全局中举足轻重,对广东实现“两个率先”目标起龙头带动作用。珠三角转型升级对广东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转型升级仍是未来主攻方向?珠三角拿什么迎接转型拐点?本报今日起推出“转型珠三角”系列述评,敬请垂注。
珠三角转型升级优化发展,这是广东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中的重要一子。
在广东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总体部署中,省委、省政府给珠三角的时间表提前了两年,即到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占全省八成的珠三角,如何在广东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中先行一步?如何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真正成为区域经济中心?成为带动环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
在全国区域竞争的新格局中,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长三角打造升级版的态势,这是摆在珠三角面前沉甸甸的命题。在全国调结构的主线中,珠三角能否率先迎来转型升级拐点,具有全局意义。
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珠三角,最先感到转型升级的压力,也最早开始转型升级的实践,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中,借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之机,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数据显示,2013年珠三角GDP总量超过5万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2.0∶45.3∶52.7,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2.8%,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占全国申请量的一半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再上新水平。
然而,省委、省政府对转型升级的艰巨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当前全省乃至珠三角的转型升级还处于爬坡越坎阶段,还没有出现转变的“拐点”,转型升级仍是未来三至五年的主攻方向。
从珠三角看,30多年的发展集聚了巨大的经济能量,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GDP总量去年达5.3万亿元,相当于一个发达省份的规模,广州、深圳均已是“万亿元俱乐部”的元老,佛山、东莞经济总量相加也超过万亿元。然而土地、劳动力资源紧缺,各种成本急剧上涨,也制约了珠三角未来进一步发展空间。
如何更好发挥这一经济能量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拓展腹地,这是珠三角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珠三角的转型升级必须放到全省、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考量。
从全省看,只有珠三角走在全国前列,惟有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广东才能真正实现“两个率先”。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广东给自己立下振兴粤东西北的“军令状”:展开“交通大会战”,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初步建成覆盖粤东西北的快速交通体系。2020年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粤东西北12个地市人均GDP也都要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从资源要素的流动性来看,“优化珠三角,振兴东西北”本质上是一个资源要素跨区域优化配置的问题,其着眼点是通过整合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形成跨区域良性互动,增强区域发展后劲,促进广东区域经济长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从全国看,珠三角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相比,软肋在于发展腹地不够大,与周边省区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没有一定之规,比如环渤海经济圈是半环状,长三角经济圈呈现扇状,日本的东京、大阪、横滨城市带则沿海分布。但他们有一点是共通的:交通便捷、便利。
从这个角度看,借助泛珠十年区域合作的平台,这个横跨东中西、拥有全国1/5国土面积、1/3人口和1/3以上经济总量的地区,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武广、厦深高铁已先后通车,今年底贵广、南广高铁也将投运,泛珠区域“三小时高铁交通圈”初步形成,高铁经济带为区域合作版图的重构带来新的机遇。从“泛”到“密”,以粤港澳大珠三角为龙头,强化紧密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打造泛珠合作升级版,必将带来多赢的局面。
以转型升级推动珠三角创新崛起,以珠三角优化升级带动粤东西北振兴,以大珠三角的辐射力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圈层辐射,梯度发展,从珠三角到环珠三角到泛珠三角,通过一体化快速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构筑,逐步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之一,珠三角这台增长发动机,将升级换代,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