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绮雯
豫园内,一弯水廊与听涛阁相连 资料照片
豫园曲苑东看台 资料照片
亚信上海峰会圆满落幕,成为上海这座城市值得铭记的珍贵回忆。亚信峰会期间乃至前后一些幕后故事,让人们看到了上海的责任和有序,也让中外来宾充分领略了上海的美丽与精彩,同样是上海的骄傲。
5月21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在豫园接待了来参加亚信峰会的柬埔寨首相夫人文拉妮、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夫人阿坦巴耶娃、阿塞拜疆总统夫人阿利耶娃、哈萨克斯坦总统女儿纳扎尔巴耶娃。听陪同的工作人员说,之前,彭丽媛对豫园的印象停留在九曲桥、荷花池,她还对工作人员笑言在豫园商城买过五香豆呢,没想到,原来豫园是这么美好的一个园子。
豫园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老城隍庙、豫园商城相连,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豫园始建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55年历史。豫园原系潘氏私园,取名豫园是因为 “豫”有平安、安泰的意思, “豫园”则意 “豫悦老亲”。该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 “奇秀甲于东南”、 “东南名园冠”之美誉。
1961年,豫园开始对公众开放,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它已是国内外观光客到上海的必游之地。
要说豫园里最出名的要数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以及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部所在地点春堂。而这一次,循着首脑夫人们的足迹,我们似乎又能发现豫园的别样风景。
5月22日上午,我们跟随豫园管理处主任臧岭步入豫园,他告诉我们,豫园之所以被誉为 “海派文化根之所在”,其中一大重要原因在于,其保存非常完整,查阅1929年的档案资料能发现,现在豫园的格局与当时的几乎没什么变化。
绕着豫园的围墙走,不过474米,却步步生景,每一处亭台楼阁都藏着说不完的故事。
臧岭告诉记者,豫园不仅是一座园林,也是一座博物馆,豫园里收藏有不少文物 “宝贝”,其中最著名的馆藏就是明清家具和明清书画。比如夫人们用午饭的绮藻堂,就有这样的摆设。绮藻堂以 “水波如绮,藻彩纷披”而名。堂内装潢美观,别具一格。堂檐下有100个不同字体的木雕 “寿”字,称为“百寿图”,富有民族特色。堂前一天井,犹如方茶壶。左侧围墙上有清代 “广寒宫”砖刻。
涵碧楼,则是豫园内另一雅处。当天,彭丽媛与元首夫人们合影便是在涵碧楼前。
涵碧楼原建于明代,取意于宋代大诗人朱熹的 “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意,后被毁,现在是重建的新楼。如今的涵碧楼又称楠木楼,全栋建筑用缅甸的上品楠木建成,建筑内外配以精细的楠木雕刻:牡丹、月季、水仙、海棠、百合和梅花等一百余种花卉图案,还配上了四十幅全本 《西厢记》的故事图案。
那天,彭丽媛和首脑夫人们还在园子里欣赏了精彩的演出,这里的演出,因为有了古戏台有了园林的背景而显得格外有味道。
夫人们观赏江南戏曲表演,是在庭院之南的古戏台。
古戏台建于清末1888年,原在闸北上海北钱业公所内, 1974年移建于此,经过修缮和增建于1988年9月对外开放。古戏台7米见方,台柱高约2米,宏伟轩敞,素有 “江南第一台”之称,是江南园林中最大的一个古戏台。戏台后部有六扇木屏门,门上雕有山水、人物、花草图案,栩栩如生。戏台两侧石柱上镌有对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想容”,书法挺秀遒劲,为昆曲艺术大师俞振飞手笔。
戏台顶部的藻井特别值得一提。藻井呈穹隆状,上有22层圈和20道弧线相交,中间是一面圆形明镜。藻井符合声学原理,能产生 “回音壁”的作用,类似西方建筑的 “穹顶”,即使没有扩音设备,也能取得良好音响效果。
当天,在古戏台上演出了少儿歌舞 《茉莉花》、昆曲 《牡丹亭》选段、沪剧与二胡 《燕燕做媒》、太极·古琴 《高山流水》、京剧选段《梨花颂》等6个节目,浓浓的中国元素、精彩的文艺演出,赢得阵阵掌声。表演结束,夫人们意犹未尽。据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透露,彭丽媛对参与演出的这些上海演员相当熟悉,演出后逐一给外宾介绍,并与之合影。
为夫人们游园顺利,豫园管理处的准备工作从马年春节后就开始了,而方案直到活动前一天晚上还在修改。
臧岭告诉记者,作为经常接待外宾,尤其是各国政要的地方,豫园在这方面非常有经验。 2010年世博会,让豫园管理处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接待方案,当时最多一天要接待4个国家的总理级元首,由此形成了20多套预案。这次活动之前,根据优化的预案,管理方还进行了好几次演习演练,以确保万无一失。
接待工作,上上下下的工作人员严格讲求纪律。有一个细节就是,参与活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遵守一项规定:活动期间不能掏出手机,不能拍照,不能上网。 “我们这里不会流出一张现场图片。”臧岭说。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