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习得——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为学篇

2014年05月13日07: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学而不化,非学也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

典出:宋·杨万里《庸言》

原文:同引用

释义:学习却不能够融会贯通,不是有意义的学习。

对一般人来说,学习的目的是要致用,特别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为了提高认识水平,增强治理能力。因此,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学习却不懂得灵活运用,就容易掉进本本主义的坑里。中国传统、别国经验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借鉴的资源,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根据我们自己的现实国情,加以消化、取舍、扬弃、运用,否则,难免会犯“食古不化”、“师洋不化”的毛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习近平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的致辞(2013年3月22日)

典出: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原文:“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释义:多阅读(以增长才学),多游历(以增加见识)。

董其昌谈画,认为只有多读书、多游历,才能胸中有丘壑,作品成气韵。一是要多读书,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是要多游历,现代交通发达,旅游业繁荣昌盛,不用像古代徐霞客那样苦行,但要想如徐霞客那样在游历中获得生命的宽度,却需要今人付出更多的思考。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

典出: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原文: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释义:学习就像拉开的弓弩,才能就像箭头,还要用见识来引导,射出去的箭才能击中鹄的(达成目标)。

袁枚在短短16字中,用一个比喻讲了学习、才能和见识的关系。学习是基础,基础打得越牢,用的时候才能劲道十足,否则就会“学到用时方知少”;才能是显现出来的能力,磨砺出锋利的箭头(弓、弩;箭、镞),才能“李广射虎,中石没镞”;见识就是射箭人高明的视野和目力,如此方能射中天上飞的鸿鹄。因此,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也需要锤炼出厚实的见识,才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才能完成工作目标。

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9年5月13日)

典出: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原文:同引用

释义:这是国学大师王国维论治学的三种境界。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整理、释义:杨 凯) 

相关新闻


  习得修身篇——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

  图: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有哪些(习得修身篇)

上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