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龙路人民路路口积水严重,多辆汽车被淹。
布龙路人民路路口积水严重,多辆汽车被淹。
深圳地铁环中线塘朗站一出口附近发生塌方,目前这一地铁口暂时封闭。
坂田街道水浸严重,救援人员紧急转移群众。
受强降雨影响,深圳再次变成泽国!截至昨日16时30分,深圳全市出现约150处道路积水,20个片区发生内涝,次生灾害发生10起,另有10宗河流水满泛洪,2000多辆汽车被淹。本次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是2008年“6·13”以来的最强降雨,需重点防范地质灾害和城市积涝。
截至11日21时,全市平均雨量223.6毫米,最大累积雨量445.6毫米(龙华站)。全市有117个自动站记录到超过100毫米的大暴雨,有35个自动站记录到超过250毫米的特大暴雨;本次过程最大3小时、6小时、72小时雨量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分别达到222.5毫米、319.8毫米和602.2毫米,全部出现在龙华新区龙华站。
为做好强降雨应对工作,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多次部署防灾工作,深圳市市长许勤坐镇应急办指挥,全市各区积极响应。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强降雨未造成人员伤亡。
救援抢险
1600交警出动 “捞”出1877辆车
深圳交警在暴雨期间按照应急处置方案提前部署,出动1600余名警力上路开展疏导、安排警用拖车并协调社会救援拖车共530辆,及时拯救涉水车辆1877台,通过电台、微博发布大量交通信息,引导车辆通行,紧急开启救助绿色通道7次帮助被困市民,重申免费拖车救援等一系列服务措施,与市民一起共同战暴雨。
暴雨期间,微博也成为抗灾战场之一,受灾市民、交警及好心市民在微博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瞬间。
孕妇驾车被堵路上交警两次致电施援
家住西乡桃源居的谢女士怀孕5个月,11日中午12时,当时雨势不大,她想着为宝宝买点生活用品,于是开着MINI车出了门。可车开到107国道时,前面却不知道怎么塞车了。眼看乌云压顶,她在车上等了一个多小时,窗外,雨已经越下越大。这时,她突然发现不对劲:前面有司机干脆下车,锁门,然后离开了。“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平时胆子也不小,但想着自己肚子里还有宝宝,万一被淹怎么办?于是也下了车,找了个路边的小店去避雨。”
走了大概1公里,谢女士和司机才找到了一个小店。无助中,她发了一条求救微博。由于老公在外出差,谢女士只能想办法找其他亲友来接。就这样,她在小店一等就是4个小时。期间,她接到宝安交警的电话,询问是否需要警车将其送回家中。不过,她婉拒了,“当时我看到附近的交通基本瘫痪,路也被淹了,警车过来也不容易,况且正是暴雨天,因为我一个人而浪费警力,不值得,当时我也是安全的”。
谢女士还表示,不少网友跟她发微博,想载她回家。可要么是因为方向不对,要么是路被堵死,没有找到合适的车。11日18时许,她的一个朋友过来接她,大约19时许,她回到了家中。她还特别感谢交警和热心的网友,让她倍感温馨。
深圳交警昨日称,@深圳交警接到求救消息后,先是微博上及时回应安抚谢女士(@潇潇幻影),然后联系宝安交警大队。@深圳交警介绍,经宝安交警两次与谢女士联系,但谢女士表示稍后可自行回家。对于谢女士尚泡在水中的爱车,@深圳宝安交警表示已妥善安排。
小孩被困路上武警送上热面
微博网友@微笑薯薯乐向@深圳交警求助,称自己在G4港澳高速上,因车涉水后熄火,人弃车,被救援车辆送到同乐关原检查站,只能在此等待。当时广深高速已停止发卡,家人无法来接。有小孩在场,所以请交警帮忙。交警立即回应称,“我们立即想办法,你别急 @深圳同乐高速交警会和你联系。”
这也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网友@见证者延鹏当时建议,可让家人走沿江高速到机场,再沿广深南行方向返回市区,途经同乐关,此时南行未封闭。
这时,@微笑薯薯乐介绍,他与孩子被困在荒废的同乐检查站岗亭,幸好得到暂驻检查站的武警叔叔收留,还让他们去饭堂躲雨了,还煮了面条给他们。警察叔叔为了接他们绕了一个小时终于来到检查站,顺利将他们送到福田枢纽。(李荣华 胡明 曲广宁)
现场直击
坂田紧急转移250人
11日,深圳普降大雨,其中龙岗区坂田街道辖区,从12:30至15:30遭受特大暴雨,期间降雨量为136毫米,导致辖区部分低洼地段出现洪水险情,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其中,岗头河中心围段受影响较大,受水浸约1.2米深的影子仍然依稀可见,部分路段仍有数辆汽车泡在水中。一位一直在岗头河边摆摊的阿姨告诉记者,洪水到来时,她的货架和货品被冲到100多米外的地方,河边商户的货物也完全被雨水浸泡。
据了解,由于相邻的龙华片区小时降雨量为全市最大,观澜河水迅速上涨,造成上游岗头河泄洪不畅,并发生河水倒灌现象,导致岗头河中心围段受水浸约1.2米深,区环水局等部门和坂田街道办全力组织抢险救灾,共出动武警消防、民兵应急分队人员等300多人,紧急转移受灾群众约250人。(记者/陶清清)
天气预报
今仍有间歇性降雨
截至11日21时,全市平均雨量223.6毫米,最大累积雨量445.6毫米(龙华站)。全市有117个自动站记录到超过100毫米的大暴雨,有35个自动站记录到超过250毫米的特大暴雨;本次过程最大3小时、6小时、72小时雨量均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分别达到222.5毫米、319.8毫米和602.2毫米,全部出现在龙华新区龙华站。
市气象台昨日8:10将全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三级(黄色)预警升级为二级(橙色),13:00将全市暴雨橙色升级为红色预警,21时05分将暴雨红色预警降级为黄色。
市气象台预计,深圳今天白天转多云有间歇性降雨,有时雨势较大;13—14日随着南风加强,深圳降雨再趋明显,有中雨局部大雨。
记者观察
一个城市的抗灾自省
11日,又一场大暴雨在电闪雷鸣间猛袭深圳,持续时间长达10小时,强度仅次于2008年。
事实上,对深圳这座滨海城市而言,每年的台风季都会带来充沛的雨水,如果强度稍微大一些,积水和内涝几乎已经成为“例牌菜”。来自深圳三防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间,深圳花重金整治了一批内涝点,但同时又新增了许多易涝点。这也意味着,遭遇倾盆大雨,深圳的内涝之灾至少在短期内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城市病”。
病根难以彻底铲除时,就更依赖良好的应急之策,以缓解“城市病”给市民带来的痛苦。透视5·11大暴雨,笔者在灾情之外,还看到了一座城市的自省,自省后对于应急机制的完善,以及市民的参与精神和责任意识。
在本次暴雨来临前,“深圳天气”坚定地发布了预警信息,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和市民出行提供了信息依据。准确的灾情预警,是有效防治灾情的第一步。
真正的大暴雨从11日凌晨开始。当天上午,深圳市市长许勤第一次作出指示,要求包括市应急办、三防办等在内的各相关部门以及深圳各区,按照布署和预案做好应对工作。此后,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先后多次部署防灾工作。
深圳的灾害应对机制和部门架构一直都没有缺席,一旦城市出现突发灾情,深圳市应急办是指挥中枢,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全市各区则是抢险救援工作的主力。
城市的自省,在此次暴雨中得到了体现。在南山区,曾经发生过汽车被淹事件的涵洞被拉上了隔离带,有专人值守防止车辆误入;在福田区,两起地陷事故迅速上报、迅速处置,未造成人员伤亡,此前建立的地陷应对机制在暴雨中发挥了实效。
如果说一次次灾情带来的教训,让传统的应急救援机制实现了自我的修补和完善,那政务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的运用,则实现了城市应急救援的联动。本次暴雨期间,@深圳交警、@深圳交通、@深圳天气等多个政府部门官微,成为市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及时发现灾情并采取有效的处置应对,这是防治灾情最为重要的环节。
除了职能部门畅通信息发布渠道,积极作为之外,对于防治暴雨灾情,深圳市民也有着积极的表现。在深圳电台交通频率、在深圳交警官方微博,市民及时讲、随手拍,引导民众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在暴雨如注的街头,有市民义务疏导交通,或掀开下水管道井盖帮助排洪……
这一次,深圳没有再生人员伤亡事件,这是对深圳应急工作最大的鼓励。(杨磊)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