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面对信息洪流的冲刷,我们靠什么守住心灵高地? ■身处网络改变世界的时代,怎样让怀念英烈的方式更生动?

英烈墓前听故事:轻划指尖“扫一扫”

——南京市军地部门携手中国军网为革命先辈陵墓定制二维码打造深度互动的国防教育掌上课堂

■张念文 仓 晓 田亚威

2014年05月09日11:04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英烈墓前听故事:轻划指尖“扫一扫”

图片提供:郭丁虎、柯文才 美术设计:姜紫微

5月的清晨,南京望江矶石头山雨花功德园。薄雾中,一座座革命先辈墓碑静静矗立在松柏林间,昂首北望长江。

年复一年,这里迎接着南来北往的祭奠人群。与往日不同的是,如今许多墓碑下方多出了两个二维码标识。前来祭扫缅怀先烈的人们,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扫一扫”,就能登录到中国军网“英烈纪念堂”或园区网上祭奠系统。在浏览英烈事迹的同时,轻点“祭奠英烈”的链接,还能在网上献花、点烛、敬酒、敬礼、鞠躬,表达对先辈们的哀思。

国防教育的时代之困

精心准备的国防教育课,却听众寥寥。今天的青年关注什么?

二维码进英烈墓园,是南京市军地有关部门与中国军网携手,借力移动智能平台和社交媒体传播党史军史、提升国防教育实效的一次探索。说起携手的初衷,南京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夏清潺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一年前。

去年3月,南京市有关部门在某繁华商场附近开设露天国防教育课堂。尽管行人如织,但令组织者无奈的是,两个多小时的国防教育课,听众寥寥,教育读本只送出了200余册。“有的行人接过读本,没走多远就随手扔进了垃圾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志愿者徐菲感慨地说,不少行人就像躲避街头小广告一样挥手拒绝。

一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国防教育课为何效果平平?这引发了南京市军地有关部门的深思。“这座城市经历过大屠杀的苦难,但和平久了,人们的小家观念强了,对国防的关注却弱了。”南京警备区党委认为,当代青年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成长,对近代中国的苦难史缺乏直观感受,导致很多人的国防观念淡漠。

如何唤起人们对苦难的记忆?军地领导经过分析认为,露天国防教育课门可罗雀,既有趣味性不强、内容枯燥的内因,也有“开座谈、发传单、搞演讲”的老套路跟不上时代节拍的外因。当前,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正改变着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为什么不能加以有效利用呢?经过认真研究,军地领导达成共识:借力社交媒体,打造党史军史和国防教育掌上课堂。

二维码走进雨花功德园

让无言的墓碑“开口说话”,再现革命先辈的生平事迹

雨花功德园是南京市首批运用信息手段开展国防教育的样板试点。园区内长眠着数百位革命先辈,每年都有数万人前来祭扫。

今年清明节前夕,雨花功德园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并开发了名为“云智游”的手机软件。参观者下载这款软件后,步入每一个分园,手机都会自动播放相应讲解。此外,工作人员还在大多数革命先辈的墓碑基座处贴上了二维码,扫描后会自动链接革命先辈的生平事迹介绍。

“您现在来到的是雨花功德园中著名的‘三烈士墓’。安眠于此处的‘三烈士’是在‘皖南事变’中被叛徒杀害的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和在战斗中牺牲的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项英烈士墓碑前,记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项英烈士的生平介绍自动跳出,其中既有图文,也有语音讲解。

园区办公室主任胡静介绍,如今,走一趟园区,许多墓碑都能“开口说话”,告诉人们墓碑背后的故事。“如果由陵园工作人员讲解,不仅服务的来客数量有限,而且只能口述。现在,来客自带的智能手机就是‘讲解员’,图文并茂,立体直观。”

“渡江战役前,聂凤智将军化装成放牛的牛倌,牵牛来到长江边侦察。隔江望去,敌人的防御网密不透风。聂将军冒险派出了侦察分队过江。这支侦察分队,就是电影《渡江侦察记》的人物原型……”“背包客”张洪波站在聂凤智将军的墓碑前,被聂凤智的生平介绍所吸引。他说:“手机‘扫一扫’就能追忆革命先辈的事迹,这为‘低头族’带来了新体验,对我们的心灵更是一次洗礼。”

一切尽在“掌”握

线上线下互动,中国军网助力网友“随手学军史”

二维码的使用,为雨花功德园引来不少关注。“一位市民瞻仰饶子健将军墓后找到我说,过去常听红军长征的事迹,但红军西路军西征的故事却很少听闻。饶将军的生平介绍里只有西征作战的零散片段,听起来不够‘解渴’。”胡静说,参观者学习党史军史的兴趣越来越浓,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园区提供的党史军史资源还相对有限。

为此,南京市军地部门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军网。作为解放军唯一的新闻门户网站,中国军网的权威党史军史资源丰富,还设有网上祭奠系统“英烈纪念堂”。经过沟通,中国军网立即着手为雨花功德园制作“中国军网英烈纪念堂”的二维码标识。不到一周,这批二维码就贴到了雨花功德园内百余名革命先辈的墓碑基座上。

“中国军网‘英烈纪念堂’目前收录有3000多位英烈的事迹以及我军47场重大战役的历史档案。透过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一幅宏大壮阔的党史军史画卷展现在了参观者眼前。”南京警备区政委潘秀成介绍说,有了中国军网的支持,园区参观者可以随时检索感兴趣的党史军史资料,还能浏览军网的特色军史频道和专题。

“随手学军史,方便又时尚。”采访中,几位前来参观的高中生说,自己平时刷微博也会看些历史类的内容,但系统介绍党史军史的新媒体资源还太少,趣味性也不足。记者看到,他们在“扫一扫”之余,还将中国军网英烈纪念堂保存到了浏览器的收藏夹中。“希望以后会有专门介绍党史军史的权威微博或微信公共账号。”

据悉,目前中国军网正在与更多军地部门协商,进一步推广英烈纪念堂二维码,并着手开发新的手机客户端,未来将为网友们奉上更精彩的军事主题大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