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6日,星期二,晴
早餐后,我们来到了百色起义纪念馆采访。按照报社带队领导的安排,先参观纪念馆,以对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的前前后后有更为形象的认识,然后采访纪念馆的相关人员,进一步收集相关素材。
自发来纪念馆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在穿梭不息的人群中,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分子。纪念馆的三楼展厅入口处,同样塑着一尊青年邓小平铜像,与纪念馆广场上的那尊邓小平铜像相比,小平同志没有穿军装,腰间也没有插枪,更添几分内敛与温和。
游客们手持鲜花,自觉排成长队,庄重肃穆地逐一向铜像献花,铜像前堆满了一大堆鲜花。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几乎每个开放日都是这样的场景。
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三个孩子在小平铜像前鞠躬、献花,然后从我身前经过。突发的采访念头让我拦住了他们。妇女介绍,她姓杨,家住云南,这次利用暑假,是专程带着三个孩子来百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他们这一代,从小没吃过苦,我希望他们通过这次参观,记住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记住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小平同志等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希望他们真正懂得珍惜,懂得生活。”
谈到对小平同志的看法,这位妇女则说:“不仅百色人民应该记住他,我们全中国人民都应该记住他。如果不是邓小平,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们哪有现在这么好的日子?”当得知我们来自小平故里时,她既惊讶又兴奋,“你们是四川广安的?那里现在一定很好吧?我也一直在想,什么时候能带上孩子们到广安,去看看邓小平的故居。”
我真诚地说:“广安人民欢迎您!”妇女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起来,随后,她一边向前走,一边笑容满面地向我们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