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民间发明人步履维艰引人深思

保护扶植民间发明人的有效机制亟待建立

2014年04月28日11:08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民间发明人步履维艰引人深思

湖南耒阳农民龙彪坚持追寻“发明梦”,并获得若干项国家专利,但至今没有一项转化成生产力。龙彪的遭遇折射出我国民间发明人的困境。人们呼吁:应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建立一套保护和扶植民间发明人的有效机制,激发和挖掘更大的民间创新潜力,让众多的“龙彪”实现梦想。

今年49岁的龙彪只有初中文凭,他发明的“万能自动高效节煤炉”集炒菜、做饭、烧水于一体,高效节能,曾在当地引起轰动;“压力发电机”“杠杆动力发电装置”等发明也以节能为目标。在搞发明的过程中,龙彪耗尽心血、家产,负债累累,因经费不足,“多级水轮发电机”“转筒发电机”等20多项发明专利虽已由国家专利局认证、受理,却迟迟没有办理相关手续,没能领到专利证。

龙彪的境况,很有代表性。全国有数以万计的民间人士爱好发明创造,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中的很多人处境艰难,发明创造很难转化。据吉林省2004年的一项统计:该省780名专利发明人中,700余名没从专利中获得过经济利益;5000位发明人中,近3500人债台高筑。

3月24日,耒阳市委宣传部组织了耒阳市民间发明探讨座谈会。耒阳市人大、政协等部门,以及部分民间发明家畅所欲言,想出路、谋发展。耒阳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局长梁承林说,全世界专利转化率接近50%,我国则不足10%,深层次的原因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安排不完善、不明朗,直接原因则是我国大多数申请专利含金量不高,专利转化的平台和市场不成熟。

耒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会长刘洪楠认为,科技发明不能设置人为壁垒,把民间智慧当作神经质的东西丢弃在社会上,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目前,我国缺乏民间专业人才选拔制度。科研机构的伯乐们,应该常到民间转一转,多为懂得专业技术的工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引导他们科学理性地去搞发明创造。

来自耒阳市人大的何安成建议,科技部门应该发挥“娘家”作用,为发明人牵线搭桥、排忧解难,建立“发明人才数据库”和“专利交易平台”,建立专门的人才档案归集管理,鼓励他们积极申报课题,再由政府统一把关审定。

他们认为,“龙彪”们的出路在于科研体制的改革,在于政府和社会的观念转变和实际支持,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扶植民间发明人的机制。(记者唐湘岳 通讯员刘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