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江苏经济开局良好稳中有进

吉 强

2014年04月25日09:08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江苏经济开局良好稳中有进

  编者按 一季度江苏经济各项数据昨天正式发布。如何透过数据变化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大势?如何全面看待GDP等部分指标不同程度的回落?下一阶段如何迎难而上,更好地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今天起,本报推出一季度经济数据系列解读《读数看经济》。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较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超30万人、城乡一体的全省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省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24日发布的江苏经济一季报,可用8个字概括:开局良好,稳中有进。省统计局总统计师刘兴远评点说,江苏主动适应增速换挡、经济转型新的常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转型升级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稳”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增幅仍在预期目标区间。“尽管部分指标增幅有所波动,但同全国及周边省份相比较,江苏指标回落幅度相对较小,经济增长稳定性好。”刘兴远解读说。数据显示,全省GDP增速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在东部沿海省份中继续位居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1%。就业、物价、收入这三大民生指标同样保持平稳态势。一季度,全省新增城镇就业30.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8%,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63元,同比增长10%。

  “进”主要体现为,在经济运行平稳的同时,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含金量提高、韧性增强,经济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刘兴远认为,经济转型升级,正释放出越来越多推动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我省既做“加法”——发展先进产业,又做“减法”——淘汰落后产能,更做“乘法”——发挥创新驱动的倍增效应。一季度,钢铁、船舶产值同比仅增长3.5%、3.7%,相比之下,专用设备、汽车、医药、仪器仪表等先进制造业分别增长17.3%、15.7%、14.6%和15.9%。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8%,比工业总产值增速高2.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8.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3.8%,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3.6%。

  数据表明,江苏经济发展已建立在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上。初步测算,一季度全省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8.5%,其中消费贡献率为50.6%,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0.6个百分点,呈现出内需贡献快于外需、消费贡献快于投资的格局。“江苏经济发展正走出一条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道路。”刘兴远说,企业自身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能力在逐渐提高,赢利水平明显提升。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6%,较去年全年回升1.1个百分点。一季度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81.8%,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针对记者提出的“如何看待GDP等部分经济指标出现一定程度回落”这一问题,刘兴远表示,这是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条件、中长期结构性因素以及宏观环境发生趋势性变化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他认为,从欧美工业化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看,经济增速有所回落是经济转型期的客观反映。增速放缓并不表明经济总量和社会财富增加量的减少。2013年,江苏GDP总量达5.9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相当于2000年的4.64倍。换言之,2013年全省GDP每增长1%所增加的实际经济总量,相当于2000年GDP增长4.64%所增加的经济总量。目前的经济增速,是在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协调的情况下以及大体量的基础上实现的,可谓难能可贵、来之不易。可以说,江苏经济换挡,换出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综合实力的增强。

  毋庸讳言,当前江苏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稳中有升的动力不够强劲,需求不足的问题仍较突出。专家认为,下一阶段,全省上下应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面推进八项工程,着力落实十项举措,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巩固和发展经济稳中向好态势。 本报记者 吉 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雷、权娟)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