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认为马克思主义者称号只属于伟人,但现在我认为大学生只要努力完成学业并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应称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了。”陕西渭南师范学院2010级学生郝丹娜思想上的升华,得益于这个学院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扎实有效的推进。
近年来,地处陕西关中腹地的渭南师范学院着力于创业创新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推动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传承渭华照金精神,初步形成了具有创业创新科学素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怎样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渭南师范学院院长丁德科看来,其时代背景下的答案应该是具体而微的:“一个大学生,系统地学习了政治理论和专业课程,拥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在大学毕业时,他就应该具备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些优秀品质。”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周溯源表示认同。他认为,当代青年知识分子虽然没有经历革命时期的硝烟炮火、颠沛流离,但也面临不少现实困难,包括读书、就业、住房、家庭等。因此,敢于面对问题,克服困难,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新形势下的表现。
为了让争当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一种风尚,并在全校形成“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从2011年开始,渭南师范学院开始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从各院系选拔优秀学生,采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让学生受益匪浅。
学院团委书记袁梁告诉记者:“‘青马班’的系统学习就是让学生意识到,大学生都能够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具有科学信仰、科学能力、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是坚定地创业创新。”
对渭南师范学院的学生来说,能够进入“青马班”学习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学校每年仅组织一期培训班,人数在百人左右,学员均品学兼优。
据了解,为了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校近年来还大力实施“百项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每年确立100个项目,其中20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项目。其目的是鼓励、支持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并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科研,从而提高知识水平,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新华网西安4月24日电 记者刘阳、黄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