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岛,位于祖国的南海前哨,与澳门仅一水之隔。
50年前被国防部授予“南海前哨钢八连”荣誉称号的广州军区珠海警备区海防八连,就驻守在这里。
50年沧桑巨变,八连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潮声和“一国两制”的时代鼓点阔步前行,他们始终发扬“艰苦奋斗、拒腐防变”精神,始终保持“钢”的本色,成为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
俗话说“好钢也会生锈”,而“钢八连”何以历经50年风雨洗礼,依旧本色不改、永不卷刃?
铸牢“钢之魂”——永远听党话 铁心跟党走
“钢八连”钢在哪?
记者在八连采访时,听到最多的回答是:永远听党话,铁心跟党走。
指导员何东明告诉记者,在八连,听党指挥已融入所有官兵的灵魂。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党怎么说就怎么干!”连队理论骨干杨铭是个大学生兵,刚下连队时的一件事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去年5月,杨铭按班长的要求学习连队的老传统——完成扎扫把的任务,可他觉得这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便利用外出的机会到驻地百货商店花钱买回10把塑料扫把。结果受到班长的批评。
时任指导员崔成贤把杨铭带到连史馆,一边讲连史,一边说:“听党指挥是不讲价钱的,革命战争年代,听党指挥是敢于闯枪林弹雨;和平时期,听党指挥就是要不折不扣落实好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班长交给你的任务,首先就是要毫不含糊地执行,决不能搞变通。”
杨铭告诉记者,通过学习连史,让他明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连官兵不捡敌特从海上漂来的生活用品,是听党指挥;改革开放后,连队不用便利条件倒卖商品,是听党指挥;新时期,每名官兵从细微之处落实好党的号召和部队命令,还是听党指挥。
在八连,听党指挥的底气从哪里来?那就是人人学理论。
“煤油灯下学毛选”,是连队历届党支部代代相传的好传统。记者了解到,连队官兵坚持每天学一个基本观点、每半月开一次理论班会、每月搞一次体会交流、每季办一次思想辩论、每年评一次“理论学习之星”的“五个一”活动雷打不动,党的创新理论已成为官兵行动指南。
砥砺“钢之锋”——聚焦打胜仗 钢刀不卷刃
去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天未破晓。
“钢八连”一门门隐藏在海岛洞库的火炮严阵以待,蓄势待发,一场海防炮兵精准射击演练即将拉开帷幕。然而,此时海面突然刮起大风,并下起了暴雨,靶标在波峰浪谷间时隐时现、忽高忽低,而打击又必须在无照明的条件下进行,连队能完成任务吗?
“是否需要推迟时间,等条件好点时再进行射击?”一个征询电话打到了连指挥所。
“就算下刀子,我们也保证完成任务!”在连长刘双凤的冷静指挥下,官兵顶着风雨,凭着平时摸索练就的恶劣条件下夜间射击要领,紧张有序地装填、瞄准、击发,随着火炮轰鸣,一处处靶标被炸开了花……全连火炮打出了命中率100%的好成绩,炮兵火力打击实现了由过去炮火覆盖式向精准点穴式嬗变。
近年来,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连队及时围绕“强军靠什么,连队干什么”展开大讨论,引导大家树立信息主导、体系制胜等新理念,专门制定了信息化学习规划,开办“信息化知识大讲堂”和计算机培训班,为每个班订阅计算机刊物,持续掀起“学信息化、钻信息化、用信息化”的热潮。
2009年,上级为海防部队配备了某型炮兵营连射击指挥系统、某型对海侦察校射雷达等新装备,八连主动请缨揽下了试点先训任务。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八连成为第一个在警备区编出教学教案、掌握技术要领、建起射击数据库,第一个加装集成运用、单装形成战斗力,实现了从口传手标到网络操作、从目测定点到雷达定位的突破。在当年省军区炮兵实弹射击中,连队将射击操作时间压缩到传统方法的1/3,取得运动目标首发命中、动荡目标12发全中的优异成绩,编写的某型对海侦察校射雷达操作规范还在广州军区推广运用。(赵燕)
相关专题 |
· 人物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