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3日07: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砥砺钢之锋
去年深秋的一个夜晚。
一门门隐藏在海岛洞库的火炮严阵以待,一场海防炮兵精准射击演练即将拉开帷幕。突然,海面刮起大风,下起暴雨,靶标在波峰浪谷间时隐时现。连队能完成任务吗?
“保证完成任务!”在连长刘双凤的冷静指挥下,官兵顶着风雨,凭着平时练就的恶劣条件下夜间射击要领,紧张有序地装填、瞄准、击发,随着火炮轰鸣,一处处靶标被炸开了花……全连火炮打出了命中率100%的好成绩。
“我们一定要当能打胜仗的海防尖兵,守好祖国的每一寸领海!”为练就能打胜仗的“钢筋骨”,八连制定了一份远超其他连队的训练计划:每人每天坚持一个5公里、一次冲山头、一个400米障碍跑,每天睡觉前,要完成俯卧撑、杠铃挺举、蹲下起立等“5个100次”;每月进行一次徒步70公里的环岛拉练;每季组织3天野外生存训练;连队组织实弹射击、武装越野等科目训练,都有意选在恶劣天候、复杂地形下进行……
“如今,横琴岛在飞速发展,我们战斗力转型的脚步也在加快。”珠海警备区司令王文说起钢八连,充满自豪,新时期除了海防任务外,还要求八连具备多样化特种作战能力。针对海岛作战的独立性、执行任务的多样性,连队提出了“一专多能”的目标,把军事训练、战备任务和勤务内容结合在一起。
近年来,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钢八连”官兵感到,传统的尖刀如果不用信息化淬火,在未来战场上就会变成“锈铁废钢”。为此,连队引导大家树立信息主导、体系制胜等新理念,专门制定了信息化学习规划,为每个班订阅计算机刊物,持续掀起“学信息化、钻信息化、用信息化”的热潮。
熔铸钢之气
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澳门回归祖国,“横琴荒岛”变成了“开发热岛”。八连官兵以过硬的作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折射出人民解放军的形象。
在连史馆,铁锄头、砍柴刀、竹扁担、工具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指导员告诉记者,这是传承了50年的四件“连宝”。当年连队身处孤岛,只能靠砍柴烧水做饭,连队人人都练就了砍柴的“绝活”。随着时代发展,砍柴已成为历史,但是砍柴刀却被作为连队艰苦奋斗的见证,保留了下来。
记者了解到,连队从崇尚节俭生活方式入手,倡导官兵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两油、一张纸,房间人走灯灭、每周烧3天柴火灶、营具修理不出连成为自觉行动,养成了人人不吸烟、人人有存款、人人会理发、人人会缝补、人人会做饭、人人会扎扫把的“六个好习惯”,平均每年节约自来水上千吨、生活柴油2吨、市电4000度。
“当然,艰苦奋斗不是要排斥物质文明成果,而是要在勤俭节约、拼搏进取中奋斗出一片新天地!”连队进驻后,官兵们劈山平地、挖塘植树、拾贝堆景,把昔日一块块荒地丛林打造成了“岛中乐园”。如今,连队拥有菜地8亩、鱼塘3亩,每年养鸡鸭鹅700余只、产鱼8000余斤、种植时令菜30多个品种。
“把孩子送到八连当兵,进去时是铁,出去就是钢!”从“钢八连”当兵提干的珠海警备区纠察队队长杨权的父亲老杨感慨不已。连队党支部按照入伍适应部队、退伍适应社会的思路,为每名官兵量身设计成才“路线图”,成立兴趣小组,与驻地学校建立育才协作关系,每月开展理论学习、军事技能、信息知识、实用才艺的“四星”评选活动。
好“熔炉”锻造优质“钢”。5年来,八连先后有68人拿到计算机、厨师、电工等专业技能证书,42人实现学历升级,8人考上军校和研究生,一批批“知识战士”脱颖而出。(记者 倪光辉)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23日 01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人物事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