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山:“群众要幸福,干部先辛苦”

“一把手”争相下基层体验,将群众“小事”变民生“大事” 

唐继宜

2014年04月21日09:3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中山:“群众要幸福,干部先辛苦”

  “我一辈子住在村里,总算盼到这条烂泥路变成水泥路了。”16日,中山市民众镇接源村68岁的村民黄锦龙向笔者感慨:“现在讲群众路线,交通局帮我们修好了家门口的路,不就是走群众路线么?”

  民生改善,群众幸福,才是群众路线之本。如何让群众幸福?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一再表示:“群众要幸福,干部先辛苦。”秉承这样的理念,中山各镇区、单位“一把手”到田间地头、办事窗口亲身体验,找问题、想办法,将群众“小事”升级为民生“大事”。中山上下大打“全民”牌,汲取民智、依靠民力,将民生落到实处。

  “一把手”体验

  两年内要修复750公里“连心路”

  在民众镇接源村十四顷,自开村以来,村口的必经之路就是一条宽度仅1米的烂泥路,村民出行极为不便。“过去,我们要运点东西进来,只能用船。”村民黄锦龙说,如果涨水或者下雨,会很危险,有村民甚至在河涌中翻过船,差点出人命。

  近两年,中山市交通局先后投入320万元,帮助接源村十四顷进行村道硬底化。去年,一条宽5米、长1000米的崭新水泥路出现在村口,原来只能走单车的村前危桥,也被改造一新。

  这样的村前烂泥路,在中山市交通局践行群众路线时,已成重点解决对象。

  中山市交通局长余锡盆说,他在下基层体验时,群众向他反映了三件“小事”,其中一件便是村前烂泥路难行。体验归来,余锡盆决定将该市750多公里泥土村道、140座危桥作为重点改造对象,打通与村民的连心路、连心桥。

  “希望将体验时发现的小事,变成大事。”余锡盆说,按以往的计划,每年修复的泥土村道为60公里,但现在将大大提速,两年内要全部修复。

  唯有近于民,才能知其忧、解其忧。像交通局这样的“一把手”体验活动,目前在中山各镇区和单位中已累计开展347次。

  打“全民牌”

  连续5天发公告征集民意

  从群众中来、一切依靠群众,这一朴素的群众路线要义,在中山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外来工即便中午、周末也能办理业务,免去了上班请假办证的烦恼。这一便民之举,正是由该中心聘请的“观察员”提出的。

  通过观察员从工厂、社区、出租屋等地收集信息,反映民众意见,再由相关部门解决问题,正是火炬区践行群众路线时独创的“良策”。

  “观察员来自各个领域,对基层的情况了解更及时、更深入。”火炬区综治维稳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该区已聘请56名观察员,收集报送信息312条,其中有效信息203条,194条已处理完毕。根据这些信息,该区最终形成一系列民生措施,比如流管办错峰延时上班、区医院增加收费点、修复市政设施、消除消防隐患等。

  实际上,以和谐善治闻名的中山,历来都将群众作为诸多举措的力量源泉。该市力推的“全民修身”、“全民治安”、“全民禁毒”、“全民绿化”等社会工程,均以“全民”为名,充分凝聚民心、民力。从去年开始,中山每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均由市民投票决定,同样意在汲取民智,让民生实事真正反映“民声”。

  “我们要用心倾听群众声音,不回避问题,深挖问题。”中山市长陈良贤说。今年3月以来,中山连续5天在市属各大媒体上发布公告,向群众征集对市四套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意见、建议。各镇区党政“一把手”还要参加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现场提意见、谈问题。通过各种渠道,中山已征集到2031条意见、建议,将分门别类逐一跟进处理。

  (南方日报记者 唐继宜 通讯员 郑诚 黄玉杰 伍学标 吴森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雷、权娟)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