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白米饭怎成了垃圾食品?

2014年04月17日07: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疑问二:白米饭吃成糖尿病?

【回应】糖尿病是遗传和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外因来看,大家吃得好了,运动少了

对于一些网文将糖尿病的原因归咎于白米饭的观点,专家们也并不认同。

“糖尿病发病的原因,是遗传和外部环境两个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科内分泌主任医师李秀钧介绍,糖尿病患病率,美国是11.3%,全世界平均水平是8.3%。2010年,由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中华内分泌学会等多个组织在全国抽样9万多人进行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是11.6%。我国糖尿病短时间发展非常快,主要是外部因素在起作用,包括生活方式改变了,吃得好了,运动少了,等等。

多位专家表示,糖尿病是综合原因形成的,吃白米饭不会吃成糖尿病,但糖尿病人的确应注意少吃精制谷物。对于已经患糖尿病的患者来说,由于白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消化吸收后升高血糖的反应很快(糖指数高达87),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少吃白米饭(精制谷物),代之以粗粮(杂粮、杂豆、全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同时提醒:不甜的白馒头和白面包,也都属于血糖反应超高的食品,糖尿病人应注意摄入量。

曾凯宏认为,除了控制饮食,在运动方面建议选择有氧运动来降低血糖。

网文还称,中国人白米饭吃多了。“人体每天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只有50克,体力劳动者也只需要100克(二两)。可是中国人,连小孩子,都是动不动一餐就吃半斤(250克)米饭。”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每个人情况不同,需要的能量不同,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也会不一样。”曾凯宏指出。

王兴国介绍说,每天50—100克的碳水化合物是最低需要,而不是正常生活的需要量。日常生活,特别是体力劳动或者运动,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每天二三百克是大多数指南推荐的。

“不同年龄、不同生活强度需要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数量不同。”钱勇称,老年人因为新陈代谢降低, 日常活动减少,的确可以适当减少白米饭摄取量。

疑问三:主食怎样吃更健康?

【回应】总量合理,粗细搭配,制作混合主食

对于主食应该怎么吃的问题,专家们认为,多吃杂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白大米营养价值不如杂粮饭或糙米。”王兴国表示,糙米(去掉外壳,保留内皮和靠近皮的部分)含有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E、膳食纤维和多酚类植物化学物,对慢性病和抗癌有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白米饭的确是“去其精华”。

范志红表示,按营养价值来算,提供同样热量,杂粮粥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是米饭的3倍以上。另外,杂粮粥的消化速度比白米粥慢,餐后血糖上升速度慢,其中所含的能量释放相对缓慢,不容易发生餐后血糖难以控制的问题。

要降低血糖反应,主食应当怎么吃呢?

王兴国建议:“总量合理(以不肥胖为准);粗细搭配;粗细参半或以粗为主。”

范志红建议,利用多种食材,制作混合主食。比如说,富含淀粉的红小豆、绿豆、芸豆、豌豆和蚕豆,血糖反应都特别低。把它们和大米混合烹调,做成红豆饭、芸豆粥、八宝粥之类,只要豆子能占一半比例,餐后血糖反应就能大幅度降低。燕麦也以低血糖反应著称,在大米饭里加部分燕麦片一起煮,也有延缓消化的作用。(记者 刘军国 王明峰 胡安琪)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17日 04 版)

上一页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