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小组成员在农村调研。
资料照片
北京的堵车问题“举世闻名”,网友曾一度戏称首都为“首堵”。“治堵”成为北京市的心头之患。“要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核心是发展轨道交通和限制城市中心区的小汽车数量。”2014年2月,一份由北京市委统战部报送、题为《北京城市交通发展对策及建议》的《建言专报》被递交给北京市委主要领导,这份千字左右的“专报”引起了北京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批示给有关部门研究。这份“专报”的起草者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北京市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小组。
把“满天星”汇聚成“一团火”
2013年5月,北京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小组成立,这是由北京市委统战部牵头组建,为无党派人士搭建的议政建言新平台。小组首批成员有30多名,涉及经济、教育、医疗、文化、法律、城市规划、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均为市委统战部联系的无党派代表人士,以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部分理事为核心。小组下设多个研究小组,研究小组负责人并非相关单位的无党派领导干部,而是各个专业领域的资深人士。国家文化发展问题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小牧负责文化研究,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负责交通研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负责城市管理研究,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柴强负责首都城市定位研究,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鲁哈达负责社会建设管理研究,国务院参事、中央财大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负责税制改革研究。
“无党派人士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显著优势,但是分布在不同领域、不同单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往往局限于个人或少数人,议政建言质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个人水平,群体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周开让说,“建言献策小组能够有效组织无党派人士发挥群体作用,围绕市委命题,找准建言献策的切入点,促进发展的对接点和推动改革的着力点,提升议政建言质量。”
为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在建言献策中的集团优势和群体效应,北京市委统战部还将部机关党外知识分子处作为联络服务办公室,加强对该平台的支持,并特邀部分在政府部门担任实职的党外局级干部担任顾问,加强与小组成员互动。为保证对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有反馈,建言献策小组提交的成果,汇总至联络办公室后,将通过信息、专报或直接呈递等多种方式,反映给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意见建议的处理情况,联络小组办公室也会反馈到小组或组员个人,并对反馈意见作出详细说明。
“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是建言献策小组的生命。”周开让介绍说,北京市委统战部既为各小组开展调研积极创造条件和便利,又注重整合大家的力量,把“众思”化为“大智”,力求提出新观点、新政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建言建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重视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建言献策小组的成立,目的就是要把无党派人士个性化的、“零敲碎打”的参政议政行为组织化、常态化,把无党派人士这一散布在各领域、各单位的“满天星”,汇聚成共同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团火”,实现聚散有序、人人出彩。
“无党派人士地位在提高”
建言献策的题目从哪里来?市委命题是主要渠道。“如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这是2013年北京市委给无党派人士出的一个“命题作文”。接题后,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唐晓青亲自组织“盘活北京郊区农民闲置房产,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专题调研组,召集法律、生态、旅游、民政、医卫等领域30多位无党派人士,深入怀柔、密云、门头沟等地农村展开密集调研。“政策障碍如何突破?”“如何保护农民权益?”调研组深入了解农村农民闲置资产的现状,重点调研盘活农民闲置资产的途径和方式,围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今年2月,凝聚调研小组全体成员智慧和心血的《关于盘活郊区农民闲置房产、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建议》,得到了北京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如今,此项内容已经列入2014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
2013年,在北京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的围绕首都发展需要党外人士帮助解决的11个问题中,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小组承担了其中的6个研究课题,涉及文化、交通、城市管理、城市化、社会建设以及税收体制改革等方面。
操着一口山西口音的连玉明是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也是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作为北京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小组成员,2013年,连玉明领衔承担了《如何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问题》研究,并提供了多条有价值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