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先锋人物>>于海河:你是人间四月天>>事迹报道

致敬于海河

2014年04月17日19:5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海河,为什么那样好

——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于海河事迹采访札记

《农民的儿子于海河》所产生的社会反响,令我们备感欣慰,备感振奋。

那么多年,经历了数不清的采访。从未有过,和几十位被访者一同泪流不止;从未有过,在写作过程中那种深深的感动一直在心中涌动;从未有过,自感笔力不足、愧对英灵;从未有过,收笔之后依然意犹未尽、心潮难平……

那个平凡而崇高的于海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写的人!

追忆中,我们感受真情

2014年1月15日,在宝清县宾馆一间稍感冷意的房间里,采访从七星泡镇永兴村党支部书记邓淑芳开始。62岁的她,为于海河守灵三天三夜。

这位年过花甲依然朴实干练的全国劳动模范,话未出口,泪已先流:“今天,是我海河老弟去世的第71天。直到今天,我一直像在做梦,总希望一觉醒来,海河老弟又站在面前笑呵呵地叫我‘大姐’。这段时间,有时候手机一响,常有一种是海河打来的幻觉……”

不用我们深问,邓淑芳不停地说了两个多小时,时而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几度泣不成声……我们感觉,她不是在介绍一位非常熟悉的领导,而是在哭诉自己刚刚逝去的一位亲人。

县农业局副局长赵泽强流着泪告诉我们:“海河主席走的那天,我在哈尔滨做心脏搭桥手术。手术前,他给我打来电话,叮嘱我手术后马上报个平安。可是,等我出了ICU病房,给海河主席打电话,却听说他‘走’了……我当时就蒙了,一下子跪倒在走廊的地上。我爬起来,扯掉输液管,连衣服都没换就搭车往回赶。来到灵堂,我直直地在那儿跪了半天。他待我,就像父亲待儿子……”

七星泡镇福兴村七十多岁的老会计王文全,深知于海河是怎样关心五保户的,曾感叹“没见过这样的官”。说起于海河,他不禁老泪纵横:“于书记走了,太可惜了。说句实在话,当年我爹死,我都没这么哭啊……”

采访中,于海河在县农业局工作期间的那些同事,刘汉涛、关增国、朱辉、臧兆禄、杨树林……齐齐地拿出手机给我们看——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保留着于海河的手机号。他们说,我们就是不愿相信他真的走了。

当这些令人心动的场面一再出现时,我们就想,如果于海河在天有灵,他也会被这一幕幕人间真情打动的。而且,他应该感到自豪!

探寻中,我们感悟党性

七星泡镇的韩国臣身有残疾,他感念已经离去的于海河,是因为于海河在担任镇党委书记后督办镇里还了欠他二十多年的两万多元肉钱。韩国臣不善于表达,但他说的一句话让我们印象尤为深刻:“我身体有病家里也穷,从来没被人瞧得起过,可人穷也有自尊啊!于书记拿我这穷老百姓的难处真当回事,他那时做的就和现在习总书记说的对路子。他能真正代表共产党,那些我给下跪哀求都不理我的就代表不了!”

韩国臣的最后这句话,在我们心中如同划过一道闪电。为什么于海河“能真正代表共产党”?通过几件事,我们很快找到了答案。

邓淑芳说:“我和海河认识十多年了,说句心里话,他和别的领导不一样,一点儿也不像个‘官’,把老百姓的事真当事办。”

邓淑芳回忆说,2004年,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永兴村要修一条通往义合村的乡间路。因为正是农忙季节,来帮工的人不多,为村里调度铲车的于海河就带着村干部和几个村民一起搬石头,而且专拣块儿大的搬。可能是有关节炎的病腿吃不住力,他搬起一块大石头后摔倒在地上,满脸都是汗珠,还直喘粗气。一帮放学路过的学生看到这一幕,都跑过去问他:“叔叔,你怎么了?”邓淑芳也跑过去说:“镇长,这不是你干的活。你能到现场,我们就很感激了。”可于海河说:“这就是我应该干的,我们不能再让孩子走这样的路上学。”孩子们得知摔倒的人是来帮他们修路的镇长,都惊讶得不得了,立刻跑回家去喊家长。不一会儿,几十个村民带着工具来了。大伙儿感慨,他哪像个镇长啊!

灯塔村农民徐长友说起第一次见到于海河时闹出的误会,就是因为他太不像“官儿”了。为了要求种子公司赔偿假种子造成的损失,几十个农民到农业局接受调解。因为于海河看上去不像个领导,有的农民在气头上出言不逊:“滚犊子,把你们局长找来。”于海河没生气,说他就是局长。徐长友说:“我们一听,心说这下坏了,得罪了局长,这赔偿的事就更没人管我们了。可是,于局长管了。那两年中,经常和我们一起商量办法,我们都不抱希望了,他却帮我们把官司打赢了。”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发现,评价于海河“不像‘官’,干实事”,可以说是所有被访者的共识。不像“官”,干实事,说明于海河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不失人民公仆的本色,不失农民儿子的本色。就因为他不像官,不脱离群众,他才“能真正代表共产党”。在于海河身上,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两个字:党性。

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倾听中,我们品味温馨

在于海河简朴的家里,看到小书房桌子上于海河遗像前的一对恩爱小瓷人,我们有种说不清的感受——感动,酸楚,钦敬,羡慕。

于海河的妻子毛淑香,和她的丈夫一样,性格温和,心境恬淡。

我们问她,海河是否经常帮她做家务毛淑香说:“他工作特别累,我怎么舍得让他干家务呢?”

我们问她,海河经常拿钱帮这个帮那个,她有没有想法。毛淑香说:“他的工资他做主,给我多少都行。他那么节俭,不会乱花钱,我知道都是用在正事上了。”

我们问她,海河对她是否知冷知热。毛淑香说:“他对我特别好。和海河这一辈子,我特别幸福!”

于海河的大女儿于立雪说:“爸爸总说,妈妈做的土豆白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

夫妻情深,一言难尽。

于立雪说,爸爸心里有家人,但他很少说出来。“有一次学校放假,我从哈尔滨回来,要半夜到家。电话里已经说好自己打车回家,可是一出车站,就看见爸爸在等我,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温暖。爸爸说刚刚来,可是,我摸爸爸的手却是透骨的凉,分明是等了很久。那是个三九天……”

于海河的二女婿寇建鹏告诉我们,他和于清云处朋友很长时间了,才知道未来的岳父是县政协副主席。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一听说儿子女朋友的爸爸是县领导,悲观地劝他,赶紧吹了吧,咱配不上人家。于海河知道这件事后,把寇建鹏叫到家里,亲切地说:“我的父母也是农民,咱们是一样的。”二女儿结婚时,于海河动情地拜托女婿:“两个女儿是我的命。现在我把半条命交给你了,你要好好待她。”

父女情深,溢于言表。

于立雪说:“爸爸是个孝子,每次去看爷爷奶奶,都要给爷爷洗个澡,给奶奶洗洗脚。他让我和妹妹记住,爷爷奶奶把他们六个孩子拉扯大很不容易。爷爷病重时,他去了总要亲自喂爷爷一顿饭。他告诉我们,平日都是叔叔婶婶照顾爷爷奶奶,自己尽心太少了,心里挺愧得慌……”

面对着这样的一家人,我们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美好,感受到了善良,更感受到了良好家道、家风所传承的力量。我们不单对于海河产生深深的敬意,还包括他的家人。

思索中,我们领会崇高

在七星泡镇政府那间于海河曾经工作过六年的办公室,一切依旧:一张不平整的办公桌,一把露出棉絮的旧椅子,一只红色的暖水瓶……这些物件,这个氛围,让我们感觉到了于海河曾经的存在。那么宽厚,那么谦和,那么坚韧。

副县长徐顶国说:“我和海河一起共事只有四年,却成了一生的兄弟。他的担当,他的无私,他的善良,他的孝心,都是我一生的榜样。他有孝心,只要节假日不加班,就骑着个破摩托跑一百多里路去看父母。他动真情,对农民那个耐心,那个好,一般人很难做到。他真敬业,对工作的认真和投入从来都是主动的。他很宽厚,对别人的体谅和帮助从来都是默默的。他活着时,在我的心中就很崇高、很纯粹、很伟大。能和海河搭档、共事,是我一生的荣幸!说心里话,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与海河相比,我常常自叹弗如。”

其实,有这种感叹的不只徐顶国。采访中,我们也一直在不自觉地自我对照。采访之余,我们每天都在交流着彼此的感受,无不因深感自愧而心生敬意!我们认为,海河的纯净,海河的自律,海河的包容,足以让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叹为观止,让某些无为、失德甚至蜕变的官僚无地自容。于海河的精神境界,已经让他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在于海河的QQ空间里,我们惊奇地发现了他丰富、细腻、浪漫的另一面。他说,我喜欢的人,面带微笑,气质纯朴……骨头硬、心肠软。他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他说,只要有份美丽的心情,就会充满自信。他说,喜欢一个人要用心,用一颗宽容的心。他说,无欲则刚、人到无欲品自高。他说,生命是一场旅途……当陪你的人下车时,即使不舍,也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他说,如果有来生,我愿化成一棵树,站成永恒!

于立雪告诉我们:“我和妹妹都是爸爸的QQ好友,他写了文章就告诉我们,让我们看后提意见。”

在我们对生活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时,于海河却在滚滚红尘中默默地建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那样自信坚定,那样自得其乐,没有随波逐流的放纵,没有左顾右盼的彷徨,没有急不可耐的烦恼。这一切,都源于他是一个有坚定信念、有理想追求的人。

在于海河事迹报告会上,我们和几百位与会者一样,在灵魂的洗礼中泪流满面。我们注意到,泪眼婆娑的县委书记朱海涛,几次忘情地起立鼓掌。

结束十余天、一千多公里行程的采访,我们的内心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不舍,充满无限感慨。

我们想,如果于海河依然活着,他也许就是我们身边一个默默的、温和的、平凡的老实人,你甚至意识不到他的与众不同。他的默默奉献,也许已为身边人司空见惯;他的清廉自律,也许只是不为人知的道德追求;他的聪明智慧,也许已经因为年复一年的勤勉而变得平淡;他的崇高境界,也许因为近在身边、习以为常而显得平凡无奇;他的炽热情怀,也许只是永远存在于那个虚拟的QQ空间而难以绽放。

面对着于海河的照片,我们想,如果他还在,我们也许会成为知心朋友——因为他的品格,他的境界,他的精神,而愿意他成为我们心灵的导师。

那些天,我们的心中充满着感动,不仅仅因为于海河的事迹,还有人们对他生前点点滴滴的美好记忆——只有心存善良,才能感受别人的善良;只有向往崇高,才能理解崇高。

那些天,我们的心中充满着敬意,不仅仅因为于海河本人,还有他的家人——温良淳朴、善解人意。只有这样的亲眷,才能让于海河生前感受到人间的温馨和幸福。

结束采访,我们心存感激。感谢海河,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感谢海河的各界朋友,让我们的采访变成了一次对生命幸福的体验;感谢宝清县委及各有关方面对于海河家人的关爱,因为这是对正直、对善良、对奉献、对清廉、对崇高最有力的弘扬!

我们相约,不久,再聚宝清,再叙海河。 

(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上一页
(责编:高巍、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