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古象雄文化亟待活起来

2014年04月15日08: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和谐 象雄文化的精髓

虽然名字叫“经”,但《象雄大藏经》并非单纯的宗教经典,而是一部涵盖了哲学、天文、地理、医学、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全景式反映象雄文明的百科全书,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很难想象,4000多年前的古象雄就有着这样先进的手术方法。”丁真俄色在向笔者介绍《象雄大藏经》中记载有关藏医学的内容时说,当时已经发明了外科手术术后愈合无需拆线的方法,即在手术中使用动物的筋作为缝合线。《象雄大藏经》中的《甘露宝藏四本目》,即《根本医典蓝本目》、《养生药典白本目》、《疗方花本目》、《治病黑本目》中记录了大量的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药用植物的性状和疗效等。据介绍,藏医体系的形成与《象雄大藏经》中所展示的内容密不可分。至今,藏语中的warura(橄榄)、sletres(苦参)等药名仍然沿用象雄词语。

在艺术方面,《象雄大藏经》中记载了当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丁真俄色看来,文献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记录下了这些民间艺术的表演方式,更在于通过这些艺术表演所传达出来的价值观。如书中所记录的双人舞蹈《佛国与地狱》,演员一人着白衣,一人着黑衣,通过舞蹈动作具象化地表现出人的善恶两面,教导观众与人为善,对他人多些理解、宽容和忍耐,摒弃恶念。

《象雄大藏经》中有关民俗风貌的记载,细致入微。各个地方乃至各国度的百姓生活习惯如何,百姓之间的谈话内容,王臣之间的交流内容,军队和敌人之间的互动等,都一一生动呈现于纸上,俨然是一部记载了古代西域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情况的“活字典”。

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才让太表示,编译好这部“活字典”,不仅能够丰富我国的民族文化史,而且还将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了解、推动各民族文化和谐发展。

“象雄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可以说,和谐是象雄文化的精髓。这也是和当今中国相契合的。”丁真俄色说。

抢救 保护已迫在眉睫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也使古象雄文化得以重现生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古象雄文献分布零散、内容庞杂,给翻译和整理它们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时,优秀的翻译人才也十分匮乏,除了要精通古象雄文和藏文、汉文,还必须了解古象雄的历史。这些都导致我国对古象雄文化的研究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谈及国内外关于古象雄文化的研究现状,白庚胜坦言:“虽然我们拥有古象雄文化的‘所有权’,但其‘话语权’却长期落在外国人手里。”资料显示,国际上对《象雄大藏经》的翻译乃至古象雄文化的挖掘已经走在中国前面:1922年,美国学者J.F.洛克在藏东寻找手抄本《象雄大藏经》;1928年,苏联象雄学家罗列赫在那曲的夏茹寺寻找《象雄大藏经》手抄本;一些国外研究机构和相关学者已启动对《象雄大藏经》的编译工作。在象雄文字研究方面,1966年,法国率先推出了象雄词典;1968年,丹麦学者艾力克·哈尔于著《来自西藏苯教的预言:一个未经探索的预言——象雄语语法词典》。日本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并已出版了若干研究著作。

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古象雄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已极为迫切地需要发出中国之声。白庚胜表示,如果古象雄文明研究工作做好了,我们将对伊朗高原文明、中亚西亚文明、欧亚大陆桥文化获得绝对性话语权,这对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乃至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都将大有裨益。

“正是因此,《象雄大藏经》的汉译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丁真俄色说,“然而汉译工作又仅仅只是第一步。”随着汉译工作的推进,关于古象雄语言文字、天文学、医学、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研究都将陆续展开。

在问及目前古象雄文化挖掘与保护工作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时,丁真俄色说:“最重要的还是要给它一个‘身份’。希望这个工程能得到国家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能够被列入国家重大社会科学项目。”

丁真俄色告诉笔者,下一步,在首批10部左右的文献翻译完毕后,希望能够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举办论坛,共商古象雄文化挖掘与保护大计。“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希望把后半生的精力、时间和财力都用在重现这个古老文明的光辉之上。”他说。(孙懿 马铱潞)

上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