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医托哄人上钩,医生乱开处方,诊所成诈骗平台

热点解读:上海破获特大医托诈骗案

记者 郝 洪

2014年04月15日08: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威逼利诱,将“合作”民营医院包装成诈骗平台

涉案民营医疗机构是易某医托诈骗团伙的诈骗平台。据警方介绍,易某、陈某夫妇等以威胁、恐吓等不正当方式迫使正规合法的民营医疗机构与其合作,挂号费的50%、药费的12%返还给诊所。

据介绍,2002年,易某来到上海,经老乡介绍进入医托圈。2004年,他从闵行区南亚医院承包了中医科,开始雇佣老乡做医托,自己当老板。

“2005年后,我以37万元的价格,从一个福建人手上买下上海乾康门诊部51%的股份。”易某供述称,2012年4月,他又以58万元购买了上海圣草中医门诊部80%的股份。

此后,易某又分别买下了东胡庆余堂药房、明阳中医门诊部、福寿门诊部80%股份,金典医院100%股份,承包了华欣门诊部中医科,利用医院从事诈骗。

据上海浦东公安分局副局长王凯介绍,这些涉案民营门诊,刚开始都具备正常门诊资质,但在卫计委给其办好行医资格证后,却改弦易张,将正常聘任的医师、护士等人员扫地出门。

福寿门诊部法人夏某向警方供述,2013年3月,一个自称“老易”的湖南人说要和他搞合作,“他软硬兼施,一方面说我这个门诊部管理太落后,一方面又称如果不跟他合作,我这个门诊部是无法经营的。”最终,双方协议约定,易某支付前期费用80万作为补贴,同时出资重新装修营业,利润由夏、易二人按二八分成。结果,易某80万资金未到位,夏某却被剥夺了诊所经营权。

行为隐蔽性强,医托诈骗取证定性难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支队长钱海军说:“易某的医托团伙以公司化经营,层级分明。2009年,上海警方在侦查一起医托诈骗案时,曾顺线将幕后主谋易某逮捕,后因证据不足,易某被以取保候审释放。” 

调查取证定性难,使得医托诈骗犯罪屡禁不止。“医托拉客就医行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单雪伟说,“医托在拉客过程中很少直接采用暴力威胁等手段,他们往往利用患者急于把病治好等心理,故意编造亲身就医经历等方式,使受害人‘自愿’到相关的诊所就医,并支付高额的诊疗费。由于每个受害人的具体情况不同,造成民警在法律适用上比较难以把握。”

“医托诈骗犯罪已经影响了医院正常的诊疗秩序。”上海警方表示,涉案人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容易拉帮结派,形成有组织的犯罪团伙,给社会治安带来不良影响。

据了解,上海警方将进一步加大审讯力度,完善证据链条,依法追究涉案人员刑事责任。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15日 09 版)

上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