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企业推广热情不高,普通百姓有点陌生

视窗:食品追溯好用吗

王珂 王倩 封华

2014年04月11日08: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追溯成噱头,价格太离谱

●从蔬菜瓜果到猪肉牛肉,只要“沾上追溯的边”,价格就要翻一番甚至翻几倍,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有追溯条码的产品确实更放心,但价格也高了不少。”在上海市杨浦区一家大型超市,正在挑选蔬菜的居民陈华感叹。

陈华说,从包装上看,与普通货架的蔬果相比,贴有可追溯条码的蔬果看起来更加精致,“感觉高端一些,挑选的时候也会多看几眼。”然而,相比普通蔬菜水果,这些贴有追溯条码的产品价格要高出几倍。所以,她很少购买这种有“身份”、有来历的“贵族水果”,买了几次只是给孩子尝尝鲜。

不仅是水果,其他不少种类的产品也借着追溯条码自抬身价。从蔬菜瓜果到猪肉牛肉,只要“沾上追溯的边”,价格就要翻几倍。陈华指着超市冰柜的一款速冻水饺说:“这个品牌的速冻产品,不仅实现了信息可追溯,而且追溯信息要比其他品牌更全面,所以价格是同类当中最贵的。”

陈华说,企业建设可追溯体系需要投入一定资金,所以适当提高商品价格是可以理解的,但涨幅不应该太离谱。毕竟,可追溯条码的主要目的是让消费者买得更加放心,不应该成为产品涨价的噱头。

借追溯码涨价的弊端已经初显。在不少超市,本应有利于销售的追溯条码成了商品的负担,一些含有可追溯信息的产品因为价格虚高遭受冷遇,不仅影响了可追溯体系的推广,甚至引发了一些消费者的质疑。

陈华说,自己常去的那家超市有一台追溯条码终端查询机,家旁边小菜场的卖肉点也有查询追溯信息的机器。想要查询追溯信息,只需把商品的条码放在专用机器上,就能显示产品来源、出厂日期等信息。“但是,我去了这么多次超市和菜市场,很少看到有人在用这款机器。道理很简单,因为价格过高,很多普通消费者觉得可追溯离自己的生活太远。还有一些消费者认为,所谓的可追溯,很可能是企业用来忽悠消费者的伎俩,根本不值得相信。”陈华说。

陈华觉得,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可追溯条码的作用,把眼光放长远,通过建设可追溯体系,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涨价获取短期利益。

认知程度低,企业缺动力

●建设追溯体系需要大量资金、技术,收效却不明显,希望政府可以统一协调推广

“高投入、低产出,可以形容大部分食品企业建设可追溯体系的现状。”重庆市一家生产调味品的中型企业老板王恒伟说。

王恒伟认为,我国食品追溯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试点也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较发达省份,西部边远地区的食品企业基本没有开展追溯体系建设。即便是已经启动试点的企业,也面临几个明显的困难。

“最大的问题就是追溯标准不统一。”王恒伟说,目前国家层面就有几个部委在推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不同体系之间的融合并不理想,需要把几个食品追溯体系统一起来协调推广。整合后还要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企业追溯信息应精准到责任人还是每批次产品?如何对生产特点不同的企业制定追溯标准?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形成推动这项工作的合力。

食品企业实施追溯体系的门槛相对较高。“需要建立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及数据库,条码扫描打印等软硬件设备,生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很难承受。”王恒伟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短期内难见收益,也就没有实施自发追溯的动力。

从市场方面看,消费者对可追溯体系的认知度也不高。“政府、媒体宣传力度低,产品可追溯信息少而且形式大于内容,商场终端查询机和移动终端的查询应用不足等一系列软肋使得消费者难以参与。”王恒伟说。

王恒伟认为,推广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需要一个由点到面的施行过程。例如,先行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白酒和肉制品等几个行业开展试点,以探索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可行模式和运行机制,最终建立全国联网平台,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实现部、省、地、县和市场监测信息共享与互通。

“从国际上看,从政府到消费者,对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可追溯都十分关心。尤其是在欧盟、加拿大、美国,目前已经引入了全程标识追溯系统。我们建设食品可追溯体系时可以充分借鉴他们的经验,少走一些弯路。”王恒伟说。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