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雪梅
2014年04月10日08: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陕西西安西汉长安城渭桥遗址
同时期世界最大的木梁柱桥
渭桥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遗址北侧渭河故道,2012年4月上旬,在鱼塘挖沙中暴露木桩,后经调查确认为古桥遗存,编号“厨城门一号桥”。之后,相继发现“洛城门桥”“厨城门二号桥”等共3组7座渭桥。渭桥遗址的发现地西安,是周、秦、汉、唐的都城所在。城北渭桥是长安城北向、西向交通的关键。汉文帝入京继位大统、张骞出使西域、南匈奴单于归顺入京等一系列重要大事,均发生于渭桥。
点评:厨城门一号桥体量巨大,是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木梁柱桥,是丝绸之路从汉长安城出发后的第一座桥梁。
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
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埋葬之地
2013年3月,在江苏省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4月中旬,墓葬一中“隨故煬帝墓誌”出土。两颗牙齿鉴定年龄约50岁。根据出土的“隨故煬帝墓誌”和高规格随葬品,结合文献记载与牙齿鉴定结果,确定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墓葬二中,根据人骨和牙齿鉴定,墓主人为年龄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老年女性个体。结合文献记载与人骨鉴定的结果,判断墓葬二的墓主人是隋炀帝夫人萧后。
点评:为研究隋唐高等级墓葬形制提供了实证资料。
四川石渠吐蕃时代石刻
为吐蕃时期佛教考古提供新资料
2013年,陆续在石渠县境内发现3处吐蕃时期石刻群遗存,皆是吐蕃时期流行的典型题材和内容。须巴山石刻群是此次新发现重要的文物点,现存石刻13幅,是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一处,题材内容包括古藏文题记和佛教内容图像,具有吐蕃佛像图像本土化的典型特征。石刻群为唐蕃古道沿金沙江流域的走向提供了确切的资料证据,把唐蕃古道的走向指向了雅砻江流域,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线索。
点评:石渠县石刻为唐蕃古道走向和文成公主进藏路线的考证提供了新的资料。
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
把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史向前推进一步
南窑遗址包含了取土的白土塘、运输原料的江湖塘、溪坑、码头、储料池以及烧造产品的窑炉等遗迹,再现了南窑唐代制瓷的真实面貌。考古发现全面揭露出一条长达78.8米的龙窑遗迹,是迄今为止考古揭露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窑室内多处部位保留排列整齐的原始状态的装烧坯件的支座,对于了解当时龙窑的装窑量提供了重要资料。
点评:南窑遗址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把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历史向前推进一步。
(点评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 制图: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10日 12 版)
上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