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3日09: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面临挑战
日本政府1日宣布放弃“武器出口三原则”后,韩国反应强烈。2日下午,一些韩国民间团体来到日本驻韩大使馆前,抗议日本废除武器出口禁令。韩国外交部1日表示,希望日本政府考虑到周边国家的感受,在推行新政策时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
韩联社的评论认为,此举象征着日本安保政策的巨大变化。根据“新三原则”,日本可以扩大武器输出,并以此为基础加强与美国等国的军事研发合作,形成新的军工产业。而日本放弃“武器出口三原则”的目的就是让日本成为有军事能力的“正常国家”。
韩国东西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郑求宗对本报记者表示,日本政府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推动其国内军工产业的发展,提升日本的经济。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和其他国家加强军事工业交流与合作,提升自身的军工水平。他认为,安倍政权的行为都是在美国的默许之下进行的,日本扩大武器出口也是美国乐见的。但是在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丝毫不进行反省、逃避承担历史责任的背景下,日本提升军事力量的行动不能不引起周边国家的忧虑。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黄靖教授2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打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无疑将会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根据日本在二战后通过的和平宪法,日本不仅不能出口武器,甚至在制造某些武器方面都受到一些限制,日本和平宪法是美国在二战后为确保国际秩序而制定的,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表明日本在军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黄靖表示,安倍通过这一举动,可以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第一,安倍经济学目前在日本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阻碍和困难,日本经济萎靡不振,加上最近安倍强推增加消费税,对日本消费者信心造成打击。安倍可以利用武器出口来提振日本衰弱的经济。第二,日本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是日本走向所谓“正常化国家”的一个步骤,接下来日本就会继续谋求军事化,而这不仅仅是对中国的挑衅,更是对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第三,日本将会通过出口武器进一步加强同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国家的关系,如菲律宾、越南等国。日本希望通过武器出口,同一些国家建立特殊的政治关系,武器出口还涉及维修保养及训练等环节,日本希望借此进一步拉拢一些国家,同中国抗衡。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称,日本解除武器出口禁令的举措令德国担忧。德国波恩国际军用转民用中心武器装备研究专家扬·格雷贝表示,日本提出的所谓“积极和平主义”完全是“一句空话”,“这一决定将导致地区军备继续增长,在危机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局势恶化。”
(人民网东京、首尔、曼谷、柏林4月2日电 记者刘军国、万宇、于景浩、黄发红)
>> 点 评 <<
杨伯江(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安倍内阁以“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则”,是日本安全政策蜕变的重要一步。日本加快摆脱政治束缚,现在开始把出口武器、军工合作作为介入国际事务、影响地区局势的一柄利器。
借实际废弃“武器出口三原则”,日本大幅提升了政治上的“自由裁量权”,增强了战略行为能力。根据“新三原则”,只要“有助于促进和平贡献和国际合作”“有助于日本的安全保障”,它就可以允许出口武器装备和技术。而这些所谓“有助于”,所依据的只是日本的判断。
较之“武器出口”,“防卫装备转移”概念更为宽泛。不仅武器出口从过去“原则上不允许”变为“原则上不禁止”,而且日本要做的也不再是出售武器那么简单。以维护自身安全为由,日本将可以向它刻意选定的“安保领域合作国”提供救助、运输、侦察、监视、扫雷等方面的军品供货,可以与这些国家联合开发与生产武器装备。
安倍内阁亟欲实现包括军事大国化在内的“正常国家”目标,下一步将把“防卫装备转移”与“维护海洋航道安全”、构建亚太“民主安全网”的部署及对华强硬对抗政策相融合。日本进入世界军火市场,这本身就是对战后秩序的严重颠覆。而从前景看,日本突破武器出口这道关,势必增加亚太地区安全前景的不确定性,引发地区紧张局势。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3日 21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