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权威论坛:美国外交——战略收缩还是以退为进?

2014年04月01日08: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2014年3月7日,美国海军“特拉克斯顿”号导弹驱逐舰在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上航行,准备进入黑海海域。

图②:2013年10月28日,在罗马尼亚南部的德韦塞卢,一名罗马尼亚礼兵站在反导基地的牌子旁。当天,美国设在罗马尼亚南部的反导基地开工建设。该基地预计2015年投入使用。

图③:2014年2月27日,在美国肯塔基州诺克斯堡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刚从阿富汗执行任务回来的美军士兵安德鲁·麦卡锡亲吻5个月大的儿子。

图④:2013年10月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一个显示政府关门和自由女神像关闭的告示。

图⑤:2013年11月15日,在美国白宫前,示威者手举标语牌,抗议美国在也门、巴基斯坦等地使用无人机反恐。

图片均来自新华社 版式设计、制图:蔡华伟

美国权威民调显示,52%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应该“在国际上管好自己的事情,让其他国家自行决定如何相处”。有舆论认为,美国在叙利亚、阿富汗以及乌克兰等问题上的作为显示,美国外交政策正在发生某些微妙变化。如何看美国外交走势,请看国内外专家的权威分析

约瑟夫·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

包道格(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总裁)

袁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陈刚(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薄智跃(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莱昂纳多·瓦伦特(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丁刚(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表象的背后

美国正进入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外交接触的时代;作战疲劳期并不代表战略收缩;通过“外包”与重新部署,将自己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别国特别是盟国共同的战略目标;内向或内顾只是美国的暂时性现象,作为实力最强的大国,一旦疗伤脱困、布局到位,终究还是会再度出击

约瑟夫·奈:美国没有变得内向或走向孤立主义。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和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最新民调,52%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应该“在国际上管好自己的事情,让其他国家自行决定如何相处”。几乎同样比例的美国人认为,同10年前相比,美国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和强大”了。皮尤民调显示的美国民众对美国参与全球事务态度的变化,来自于人们对此前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错误战争上投入了过多精力的忧虑。美国浪费了21世纪的头10年,而现如今迎来的是美国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外交接触的时代。

包道格:美国正经历作战疲劳期,但这并不代表美国战略收缩。美国衰退论每一次出现都被证明是不正确的。美国的能源、人口结构、教育和经济气候都能说明,美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国家。二战以后,美国的一大成功政策就是培育了全球市场,虽然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但这恰恰说明了美国的成功。

当然,美国的发展确实存在问题。美国正在进行一系列战略调整。目前看来,军事上,受军费限制,美国陆军规模将缩减,海军将减少海上部署,同时更多力量被部署在海下和空中,空军需要更有效地展开联合作战行动。经济上,从2013年股市表现来看,美国经济目前仍处于复苏初期。一方面,目前联邦政府赤字占美国GDP比例约为3%,较之三四年前的经济状况要更为健康。另一方面,随着非传统燃料和天然气资源不断被开发,美国能源结构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虽然美国国家利益仍志在高远,且有能力进行捍卫,但今后美国的国防力量亟须从一些鲁莽参与和指挥不周的冲突中尽快抽身,以应对未来更大的挑战。

丁刚:美国的战略调整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把原来自己扛的活“外包”给别国去干。美国的确比过去更重视合作,但合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其外交政策的导向,就是将很多美国一国“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变成“力所能及”。另一层意思就是重新部署。美国从阿富汗、伊拉克撤军,但在别的地方却加强了。比如,根据美国海军计划,到2020年将在太平洋部署其军力的60%,从目前的50多艘舰艇增加到65艘。美国在亚洲通过与盟国特别是日本的合作来实施“海空一体战”的计划,同时将日本自卫队的军力、军事装备的研发能力整合在一起。包括美国与盟国的情报交换、军事技术交流等等,都是在整合。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最有能力将自己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别国,特别是盟国共同的战略目标。

美国战略调整的原因一是其实力的相对变弱,二是影响美国未来地位的国际因素发生了变化。美国已经意识到,光靠自己不可能管住全世界的事。如果合作,就不可能总是美国获得所有的好处,还得给合作者一些好处,否则这样的合作维持不下去。这就有一个讨价还价的利益博弈,美国必须为这样的利益交换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进程看起来就像是在收缩,但实际上是以退求进。

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处在一个调整期。美国经济在复苏,但后劲不足,把经济拉起来是奥巴马政府的头号任务。但是经济要上去,要按照奥巴马的方针政策来使劲,还要把国内政治理顺。否则两党较劲,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所以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内部,“以利再战”。 此外,全球的力量转移也使美国不得不调整其战略重点。守成大国,最在意的就是谁会挑战其未来的主导地位,这同样也是美国为何会将战略重点转向亚洲的原因所在。

袁鹏:奥巴马政府在应对叙利亚、利比亚以及近期的乌克兰问题上,表现出一种有别于前任小布什政府甚至此前克林顿政府的“克制”风格,并且给自己划定了一条底线,那就是决不轻易卷入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确实在进行战略上的收缩。原因在于,经过两场战争、一场危机的折腾,美国元气大伤。奥巴马改革虽取得部分成效,但离真正恢复元气还有差距,因此不敢再有闪失;此外,美国也意识到,新时期的威胁和挑战是多元的,必须重新评估布局。因此,一方面我们看到美国传统意义上的战略收缩,一方面也看到美国在若干新领域反而在进行战略扩张,如网络、太空、新的贸易规则、新技术新能源革命、新同盟体系建设等。同时,美国在亚太地区呈现的依然是地缘政治的扩张之势。内向或内顾只是美国的暂时性现象,作为实力最强的大国,一旦疗伤脱困、布局到位,终究还是会再度出击。

从国内看,经济复苏、社会稳定是美国的当务之急,尤其是解决失业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稳定的根基就不牢。而要解决失业问题,非系统性改革不可。从外部看,面对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的现实,美国必须从新的国际规则、新的竞争优势等结构性因素入手去重新布局,单靠武力、外交扩张等传统手法难以为继。此外,美国民众反战、厌战情绪高。奥巴马在叙利亚、利比亚等问题上一再后缩,除受到国内保守势力攻击外,在民众间并未激起很大的反弹,足以说明问题。

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