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夫小故事 八名党员的举荐
时间:1957年
地点: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
50年代的张家泉村,笼罩在一片饥饿、贫困之中。穷山恶水,荒山秃岭,村风不正,领导班子软弱无力,使这个偏僻的山村,始终没有走出困境。领导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山河依旧,贫困依旧。
那年月有一句顺口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张家泉村的“车头”为啥就这样有气无力呢?党员在问,群众也在问。
应当说,村级领导班子是健全的,书记、村长、会计、保管都有,几个人也算合得来,可除了例行公事到高级农业社开开会,回来依葫芦画瓢地传达一下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以外,平日里就与一般村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混天熬日了。尤其令党员群众不满的是,有的村干部竟参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
鉴于每届班子的工作都这样平平淡淡,没有多少起色,群众也就不再过多地指责他们了。再说,一遇到棘手的问题,不用指责他们,他们就自动“伸腿”不干了。是真心不干还是以此相要挟,谁也说不清。搞得群众越来越麻木、不满,意见只好憋在肚子里。
1957年新年刚过,几个小伙子乘着酒兴来找书记的“麻烦”,一气之下,书记又“伸腿”了。高级农业社的分管领导接连来了几趟也没做通工作。看来,张家泉村真的要面临“群龙无首”的局面了。
一个清冷的日子,高级社刘书记一大早便来到了张家泉村,召开村干部和全体党员会议。
会议是在村里唯一的一间既是办公室又是接待室,既是仓库又是伙房的破草房里召开的。到会的有四位村干部、八名党员。
刘书记环视一下会场,裹了裹大衣,清了清嗓子,说道;“村干部是群众的勤务员,是为群众服务的,既得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文化水平,又得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长期以来,我们这个村的班子软弱涣散,工作就是上不去,我看不是别的原因,就是一个‘私’字在作怪,怕吃苦受累,怕得罪人。这样的同志应该好好学一学《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我就不信我们这个村怪事多,有群众能选不出村长?有党员能选不出书记?每个到会的人都应该很好地思考一下,到底谁能承担为人民服务这副重担,毛遂自荐也行。”
刘书记一口气讲完这许多话,点上一支烟,等待着大家发言。
“刘书记,”“伸腿”的村支书说道:“不是俺不愿干,是党员就得想着为人民服务,可俺没那个能耐,几个‘愣头青’一闹就把俺气得好几顿吃不下饭。再说,俺自己一家几口人都管不好,咋能管好这500多口人的一个村?”
“是啊,当干部只凭一个好思想还不够,就和管好一个家庭一样,还得会出出主意打打谱儿,想些法儿多收入些。更得有些威信、威力才行啊。”老村长说道。
沉默,好一阵子沉默……
“哎,朱彦夫大叔行不行?”坐在后面的保管小寇响亮地说道;“朱大叔是人民功臣,咱村里老老少少哪个不尊重他?再说,大叔回村以来,不吃老本还立新功,变着法儿要为乡亲们办好事,又是办图书室,又是办夜校,还动不动拿自己的钱为别人治病救急……”
小寇一席话之后,大家七嘴八舌都说让朱彦夫干准行。
“胡闹!”刘书记板起脸来说道:“怎么能让他干呢?咱有胳膊有腿的干起来都很吃力,他这样一位‘特残’功臣咋干再说,休养所刘所长上几次来,每次都嘱咐要好好照顾他。不行,绝对不行。”
停了一会,老村长说道:“刘书记,我数算来数算去,也只有这么办了。让彦夫干,只要他在家里出出主意打打谱儿指挥指挥就行,不用他亲自出去干。只要他给撑着架子,有啥事俺登门找他商量,有啥问题解决不了的就到他家里去解决,只借他个威望就行。”
刘书记又点燃了一支烟。
朱彦夫深感事情突然,一直没做声的他这时语气平缓地说道:“不是我不愿干,感谢同志们这么看得起我,可我残情太重,为人民服务真是有心无力,哪有蹲在家里干支书的?”
听到这里,刘书记掐灭烟头,站起来说:“通过讨论,我看得出同志们对这次班子改选工作是重视的,也是积极的,都想选出一个好的带头人,好的支部班子。围绕着能否让朱彦夫同志出任村支书,同志们谈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最后,我看咱就来个一锤定音,举手表决吧。”
党员们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全部通过,请放下手。”刘书记笑道。
之后,根据张家泉村党员的实际情况,由刘书记提名,举手表决通过了支部另两名委员的选举。
这时,太阳已经高高地挂在了蓝蓝的天空,新的一届村党支部班子成立了。从此,这被群众称之为“好汉子不愿干,赖汉子干不了”的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便重重地压在了朱彦夫的肩上。
相关专题 |
· 朱彦夫: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