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朱彦夫的故事五:重改荒山面貌

2014年03月31日00: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朱彦夫,1947年入伍,49年入党,参加了上百次战斗,10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3次荣立战功;在朝鲜战场失去四肢和左眼,患多种疾病,心脏被放进5个支架;解放后,他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家乡沂源县张家泉村,用25年的时间,带领村民致富,让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历经7年创作出33万字自传体小说;他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朱彦夫的人生是艰难的人生、英雄的人生、光辉的人生,朱彦夫的故事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我们通过讲述发生在他身上的不同时期的几则小故事,走近这位传奇老英雄,走进他的传奇人生。

故事五 重改荒山面貌

时间:60年代初

地点: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

60年代初,张家泉村的近千亩山场,山高坡陡,光秃秃的。

大山带给人们的,难道就只能是沉重的包袱?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都能被推翻,难道这贫瘠的荒山就不能改变?

身为支部书记的朱彦夫苦苦地思索着。他立志改变家乡面貌,让荒山献宝,河水流金。

治山造林,一个大胆的构想在朱彦夫那颗共产党人滚烫的心中形成了。治山,首先要熟悉山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摆在朱彦夫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便是上山实地考察。对常人来说,爬山也许算不上什么困难的事,但对朱彦夫来讲,却是异常艰辛。其中的甘苦,大山可以作证!

这一天,朱彦夫吃罢早饭,拄起拐杖,踏上了去北山的路。妻子陈希永赶出门口问:“你上哪儿去?”“到北山上看看。”“这么难走的路,让别人去不行吗?”“不行,不亲自去看看,心里没底。”说着继续向前走去,每走一步,假腿便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

刚走上山坡,双腿就开始发麻,但对他来说,忍受这点痛苦已是家常便饭,算不了什么。他小心抬腿迈步,借助于腋下的拐杖,走走停停,缓慢前进。山路越来越陡,他的腿越来越沉重,刚爬到半山腰,已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了。他索性把双拐夹在腋下,用残臂扶着路边的顽石和地堰,弯着腰艰难地爬行。眼前有一个半米多高的石坎拦住了去路,他想要抬腿爬上去,已没有力气了。他干脆坐在石坎上,向后一仰,上身算是上去了,可两腿怎么也抬不上来。他只好任凭两条假腿垂在岩石上,静静地躺着,养精蓄锐,尔后再说。

远处干活的乡亲们发现了躺在坡上的朱彦夫,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朱书记摔倒了!”大伙便放下手中的活呼啦啦朝他跑来。一到跟前就急切地问:“怎么啦朱书记?”朱彦夫笑了:“没事,累了,歇一会。”大家把他扶起后问明情况,便七手八脚、前呼后拥地把他抬上了山顶。远处不知真情的社员以为出了意外,仍在陆续向这边靠拢。老队长来了,治安主任来了,70多岁的老爷爷也来了,众人围了一大片。朱彦夫十分不安,大忙季节,耽误了农活是大事。但看着大家对他这样关心,人心这么齐,心里也高兴。干脆开个现场会吧,他便把自己如何治理山水、发展经济园林的想法说了出来,让众人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十分热烈。朱彦夫细心地听着大家的议论,不住地点头,一幅建设张家泉的宏伟蓝图在他脑海中渐渐地清晰了、成熟了。

党支部一致通过了朱彦夫关于开发荒山发展经济的规划。随后,朱彦夫从各生产队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治山造林专业队。他对林业队的队员们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荒山一直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来,如何使荒山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让荒山献宝,使穷山变富,没有别的途径,唯一的办法是靠干去改变它!”

一场旷日持久的治山造林开始了。本着合理规划、科学治理的原则,山的上部栽植以刺槐、松柏为主的水保林;山中部种植花椒,用酸枣嫁接大枣;所有的梯田地边都栽上桑树。

林业队年年大干,绿色面积越来越大。每一片绿色都浸透着朱彦夫的心血。村北山上有片荒坡,土层较深,朱彦夫决定在那里开辟一片苹果园。在作规划时,朱彦夫沿着陡峭的山坡往上爬。山高坡陡,假肢又不灵便,他一次次摔倒,摔得鼻青脸肿,又一次次爬起来,继续坚持爬。大伙不忍心,劝他别上去了。他说:“在山坡上建几十亩果园,是项大工程,不看心中没底啊。”见他实在坚持要上山,困难又太大,大伙找来一把太师椅抬他上山,不料,抬椅子的人失了脚,朱彦夫又从椅子上摔了下来。他仍然坚持着上了山,现场察看,根据山上的土质、坡度等实际情况,规划出了40亩苹果园。

一场在北山开辟40亩苹果园的战斗打响了。朱彦夫在家怎能呆得住?他要到工地上取得第一手材料,掌握指挥的主动权。但他接受了上次爬山的教训,为避免打扰大家耽误生产,便采取了秘密的夜间行动。

这是一个月落星稠的夜晚,乡亲们早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整个山乡非常寂静。朱彦夫又悄悄装上假腿,挎起了拐杖。妻子陈希永关心地问:“又到哪里去?”“上北山看看。”“漆黑的天,我陪你去吧!”“用不着,我自己能行。”妻子只好随他。朱彦夫走在路上,假腿的“嘎吱”声特别的清晰。他小心翼翼地来到了正在开辟的果园里,这儿瞅瞅,那儿摸摸,细心地“侦察”着。忽觉脚下一软,连人带拐杖一同掉进了一个一米多深的土坑里。一支假腿被自己压在了坑底下,另一支假腿横在了坑沿上面,他的右残臂被擦破了一块皮,嘴里灌了一嘴土,眼也被土迷得睁不开了。他挣扎着跪在坑里,清理掉嘴里和眼里的土,想爬上坑来,可怎么也爬不上来,好不容易爬上坑沿,又连人带土塌了下去,把残腿埋在土底下。他索性把周围的土扒下来,填了半坑,然后用拐杖撑着爬了上来。稍微休息了一下,他干脆用裹布把两根假腿捆在一起,斜挎到肩上,用右臂揽着拐杖,左臂撑地,往前爬行,继续“侦察”,好像当年匍匐在前沿阵地上,顿感力量倍增。不觉已到鸡叫时分,希永一觉醒来,仍不见朱彦夫回家,心里不安起来,便来到北山上找他。陈希永老远就喊:“向欣他爸。”朱彦失一听急了,伸长脖子喝道:“你吆喝什么?要是让人听见,那不就泄密了吗?”希永走到跟前,看到他那滑稽样,故作生气地说:“看你这个熊样,腿哪能当枪背呀?就是忘不了你那老本行。”说罢,夫妻俩都开心地笑了。

朱彦夫干事讲究实效。他知道,要保证造林质量,苗木是个关键。为此,能育的苗他组织人自己育,自己育不出来的,他就亲自出去联系。一次,朱彦夫让人用三轮车载着他外出联系果树苗,车到苗床村附近时,由于道路不平,结果连人带车翻进了沟里。没有手脚,毫无保护能力的朱彦夫自然摔得浑身是伤。骑车载他的人吓坏了,朱彦夫却鼓励他:“路不好走,翻车伤人是常事。别担心,咱们继续上路。”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张家泉村近千亩荒山全部披上了绿装。春天鸟语花香,夏天郁郁葱葱,秋天果实累累。花椒、桑蚕、苹果收入成为全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每当握着林果业换来的大把钞票时,张家泉村人总会念叨着: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山上长出了摇钱树,这都是俺那特等残废的老支书用心血换来的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雷、姚奕)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