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同一个航母梦,来自全国各地的她们汇聚于辽宁舰;因为同一张“共和国航母女舰员”的名片,来自汉、藏、维吾尔、哈萨克等9个民族的她们备受关注。
这是一个有着坚强战斗精神又不失女性特有细腻的集体。她们从事的专业不再像过去局限于医疗和服务领域,而是奋战在操舵、机电、损管、监察、雷达等辽宁舰几乎所有战斗部门,为走向深蓝的中国海军注入了更多活力。
这个由90多名女军人组成的光荣集体——海军辽宁舰女舰员队,组建近4年来,出色完成辽宁舰历次试验试航和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等重大任务,先后有34名队员光荣入党、70多人次受到奖励表彰、7人考学提干,今年又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一)
机电兵要求熟悉舰里所有管道走向,这是个苦差事。看上去瘦瘦弱弱的袁华却偏偏选择了这个一直是男兵“专利”的岗位:“男兵行,我照样能做好。”
那一年,袁华等7名女兵成为我国首艘航母的机电兵,也是共和国首批女机电兵。
航母无声,却见证着她们的艰辛付出——在迷宫般的舱内爬管道摸管路,总免不了磕磕碰碰,她们的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在狭小高温高噪音的舱室里,往往进去一身汗,出来一身水,但她们乐此不疲,硬是爬遍舰上的1000多个舱室,耐磨的作训服硬是被每个人磨破了两三套。
上下同欲者胜。没过多久,这群争强好胜的姑娘们就出色地胜任了自己的工作。“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舱内某个管道漏水了,2分钟之内肯定能确定位置并赶过去处置。”袁华如今颇为自信地说。
钢琴8级水准的郭谨瑜选择专业时,把目光瞄上了航空部门弹药管理员。这,仍然是一个从来没有女性涉足的领域。
如果不是她坚决说“不”,领导早就让她转岗了。弹药舱在航母的底部,在领导看来,单单是每天在10多米高的垂直舷梯上爬上爬下,男兵都胆怯三分,何况一个女兵?
“爬直梯我不会输给男舰员!”郭谨瑜下到10多米深的弹药底舱,手持弹药信息终端录信息、查资料、做登记,干得风风火火。她和战友们提出的近百项技术改进建议,均被科研院所和工业部门采纳。
凭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和时不我待的精神,辽宁舰女舰员队里走出了人民海军第一代女操舵兵、女机电兵、女损管队员等特殊岗位的优秀女兵,从传统的通信、医疗专业拓展至全舰30多个专业,并全部通过了岗位资格认证考核。
(二)
一个航母梦,让副航海长韦慧晓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海军。
这位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博士生在自荐信里写道:“给我一个能到部队服役的机会,定当矢志不渝,精忠报国!”
知名企业工作过、西藏支教过、北京奥运当过志愿者、“广东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韦慧晓的经历让同学羡慕,选择却让同学惊诧。
“我热爱航母事业。”韦慧晓说,“只要让我留下来,不发工资也行。”
2013年2月,面对舰队水文气象中心和辽宁舰的选择,特招入伍的韦慧晓将人生抉择的砝码,坚定地压向中国首艘航母。
在院校培训期间,韦慧晓学习了航海专业课程,以全队总分第一的成绩结业。她刻苦钻研业务,上舰不久已能完成海图作业。2013年,她牵头开展的航母“飞行甲板风场特性”研究,顺利通过总部有关部门的立项。
一个航母梦,让指控中心工程师张玉玲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辽宁舰。
军校毕业后,张玉玲分配到湛江的一家修理厂工作。房子分了,生活不错,工作也不算忙……别人眼馋的工作,她觉得这种生活“不是理想的军人的状态”。
那一年,全海军遴选航母舰员。从招兵干部含糊其辞的话语中,张玉玲敏锐地捕捉到了闪烁的理想之光,立即报了名,如愿成为共和国首批航母舰员。
如今,在张玉玲的影响下,丈夫管旭军博士毕业后,也毅然选择来到航母部队机关工作。
一个航母梦,让大学生吴冬燕华丽转身成为辽宁舰首批女舰员。
这位拥有幼师资格证、英语专业8级的大学生士兵来到辽宁舰后,苦练手旗、灯光和旗号灯专业技能,3年收发报文数万组无差错。她还发挥英语专长,帮助新兵辅导舰船海上避碰、操纵等英语勤务用语,翻译了4万多字的技术资料,被评为“优秀士兵标兵”,并荣立三等功。
(三)
受身体生理结构的影响,体能训练一度成为女舰员“拦路虎”。2012年12月入伍的辽宁舰21名女兵,在集训期间就经历了这样的考验。
“把苦和累掺进米饭吃下去,就能咀嚼出甜来!”女兵们练体力,每天晨跑5公里;练力量,每天托举杠铃数百次……5个多月后,全员体能考核成绩优秀率超过男兵队,蹲起和俯卧撑成绩甚至打破了男兵的纪录。
安全部门监察女兵张明珠,第一次将17公斤重的空气呼吸器戴在头上,将防护服、大头鞋、防护膝盖等穿戴完毕后,她因用时比较长受到班长批评。
除了苦练别无选择。张明珠和战友们优化穿戴流程,琢磨快速穿戴技巧,一天训练下来,常常是一身汗水。经过苦练,张明珠和战友们现在穿戴防火服的时间保持在1分钟以内。
战斗舰艇指挥岗位,历来是女舰员的禁区。2013年8月29日,是辽宁舰某部门副中队长宋美燕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成为人民海军第一位女值更官!
值更官考核涉及理论、实作内容,航行、救生、损管等部署纷繁复杂,航行、抛锚、防台等知识及处置时机奥妙无穷。
“男舰员做到的事,女舰员照样能做好!”宋美燕两次赴院校深造指挥专业。
厚积薄发,百炼成钢。经过半年刻苦钻研和大胆实践,宋美燕将数千道习题、处置方法和时机烂熟于心,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值更官考核,完成由管理教育型军官向作战指挥军官的人生跨越。(新华网青岛3月19日电李国利、吴超、刘文平)
相关专题 |
· 人物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