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区的罗田,国家级贫困县。
60余万人,去年财政收入4.48亿元,全省县市区摆尾。
县级财力薄弱,民生保障却精彩纷呈——
40万平方米、6520套保障房,全省县市区排名第一;
投资3.5亿元的县人民医院气势雄伟,不亚于省城大医院;
拥有全省最好的特殊教育学校、黄冈第一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欠发达不能欠百姓,穷财政不能穷民生。”在还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县委办公楼里,县委书记肖艳梅为我们拨起“民生算盘”。
从“罗家大湾”到山水园林城
【画面】6日晚,华灯初上,罗田县城凤山镇义水河两岸流光溢彩。人们三五成群漫步河边,跳舞、唱京剧,好不热闹。“以前县城太小,连个散步的地方都没有。现在,义水河两岸变得好美啊,夜景跟大城市差不多。”到海南3年多,72岁的金晶安第一次走在家乡的义水外滩,不禁啧啧称叹。
漫步小城,沿途披绿,步步是景。城西绿化游园、朱家河滨河公园、义水外滩公园、凤山广场、大别山商贸广场屋顶绿化、城东广场……大大小小23个街头小游园,成为城区居民乐园。
罗田网友吐心声:“轻烟杨柳拂河豚,欢歌笑语鼓瑟鸣。玉宇琼楼摩天立,游子不识凤山城”。金晶安说,他准备今年回家养老。
【画外音】几年前的凤山城,狭小、逼仄,只有三四条街,一条臭水河,一个小广场,10万居民聚居在仅四五公里长、蜿蜒曲折的一河两岸,被戏称为“罗家大湾”。
当地人抱怨:谈恋爱、跳舞没地方,散步、游玩没去处。吃喝不愁还不够,人还要活出品位,居住环境舒适,才有家的归属感。
财力虽不足,民生是大事,县委、县政府大手笔投入:
家变大——县城面积从9平方公里扩展到33平方公里,一条条宽阔的沥青路纵横其间。
家变美——2亿元整治穿城而过的义水河,臭水河如今碧波荡漾,两岸景点成串。1.5亿元筑起23个公园、新增绿地50万平方米,居民开窗见绿、心旷神怡。
谈及今日之罗田,该县规划局局长宋涤尘很自豪:小楼掩映在树荫中,农民生活在绿色中,群众的日子有滋味。
6000余套廉租房,全省之冠
【画面】步入义水河畔“幸福家园”小区3栋1单元廉租房里,阳光煦暖。
这是下岗女工郑普香的家。厨房与卫生间设施完善,干净整洁,客厅的电视正在直播全国“两会”。“搬进来3年了,看着家里的陈设,还像做梦样的。”壮实的郑普香笑声爽朗。
今年50岁的郑普香是单身母亲,1998年她上班的县化工厂破产。不久又遇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离婚双重打击。10余年间,她独自带着儿子挤居在10平方米的破旧出租房里,靠给人家做饭打短工艰难度日。
跟别人一样,在县城住上水电气、有线电视齐全的新楼房,让郑普香魂牵梦绕。2011年春,她终于梦想成真。“都是沾了党的光,我现在过上了好日子。”郑普香说,儿子在外地打工,她这套48平方米的房子,月租金只要50元。“我低保一个月160元,在社区回收纸盒酒瓶,每个月还有几百元收入。”
【画外音】保障房,不少地方视之为“被要求”的任务,“吃力难讨好”。
罗田建设保障性住房39.47万平方米、6520套,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
数量多,品质优。6片保障房小区,均坐落在一河两岸繁华地段,小区环境优美,绿化率达34%,与医院、学校和超市等为邻。已入住的“幸福家园”廉租房和“河东宜居山庄”公租房,为全省县级保障性住房样板小区。
据介绍,保障房建设资金需4.5亿元,除上级补助资金2.1亿元外,该县财政需配套2.4亿元。到目前,该县已投入建设资金2亿元,土地成本投入超过3亿元。
破旧县医院,变身城市新地标
【画面】城东宽阔的道路边,一栋崭新气派的大楼巍然耸立,楼前开阔的广场四周,绿树葱葱。
一楼大厅宽敞明亮,导医、挂号、收费、取药、医保等窗口分列两侧。一条连廊挽起门诊楼和住院楼,整栋楼装有21部电梯。
走进内科5号病房,宽敞、整洁,电视机、中央空调、卫生间等一应俱全。“住在这里,像住宾馆一样。”患者陈先生说。“硬件设施没得话说,一点都不比城市大医院差。”同行的副县长陈世龙颇为自豪。
一年前,这家医院还“蜗居”老城区,面积仅万余平方米,在黄冈县市区中条件最差。
去年,投资3.5亿元、占地120亩的新医院落成,成为县城新地标。
810张床位,年门诊量超过15万人次,住院病人2万余人次,手术量超4000例,不少周边县市的患者慕名而来。“病床每天28元,比物价部门审批的价格还要低4元。”医院负责人说。
环境改善了,医疗水平也在提高。该院与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联姻”:选派骨干到武汉进修,与省城大医院建立“转诊绿色通道”,确保危急病人及时治疗。
【画外音】“当家医院”旧貌换新颜让人喜,全县卫生服务体系完备令人羡——
县人民医院搬迁后,原院址正动建新的县疾控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城区拨云尖公园脚下,占地30亩、投资2200万元的县精神病院去年投入使用,是鄂东地区唯一的精神病医院。加上县万密斋中医院,罗田各类医院完成整体升级。
在乡镇,卫生院病房有空调、电视、卫生间、太阳能热水洗澡,彩超、CR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开始普及。6家镇卫生院成为“省示范乡镇卫生院”,59个村卫生室是“全省示范村卫生室”。
目前,全县98.5%的人参加了新农合,150万人次报销医药费1.3亿元,呈现“一半人在县城看病,一半人在乡镇看病”的新格局。
重卫生也重教育。行走罗田山水间,每每问及当地最漂亮的房屋,我们总是被告知:那是学校!2010年至今,该县投入1.8亿元,整体搬迁县实验小学、县特殊教育学校;思源实验学校投入使用,县实验中学、义水学校完成扩建。现在,该县已构起幼教、小学、初中、高中、特殊教育、职教全覆盖的教育体系。(记者 孙国平 严运涛 陈春保 通讯员 张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