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16个部委出台文件支持一个地级市的发展,在全国没有第二个。”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毕节市市长陈昌旭说起国家政策“红利”在毕节叠加释放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2013年,《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获得国务院批复,提出将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试验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创新扶贫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多党合作示范区”,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给毕节定位。
“《规划》的批复,让毕节获得了腾飞的发展机会。”陈昌旭说,以水利部帮扶毕节为例,与贵州省政府签署“共同推进毕节试验区水利重点扶持对口支援工作合作备忘录”,重点从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等8个方面支持毕节试验区水利改革发展。
“像这样下文支持毕节的,共有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等16个部委,发改委还强调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确保规划顺利实施。”陈昌旭说。
“正是国家各部委的倾力支持,让毕节2013年共争取到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20亿元。”陈昌旭说,一大批事关毕节长远发展的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加快推进。2013年毕节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招商引资突破1600亿元。政策红利叠加释放,让毕节试验区知名度明显提升。
陈昌旭说,下一步,毕节将不断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全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陈昌旭说,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毕节具备发展绿色食品的一切条件,中国“核桃之乡”、“樱桃之乡”等品牌,国家林业局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等都在毕节,另外还有辣椒、天麻等天然绿色食品,能够支撑特色食品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同时,为了保住青山绿水和巩固生态治理的成果,陈昌旭说,毕节从关闭小煤窑开始,转型发展绿色经济,正通过旅游、新能源汽车、特色农产品等相关产业带动,构筑两江上游屏障防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
“我们绝对不要流着污水、冒着浓烟、飘着雾霾的GDP。”陈昌旭说。(记者 刘久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