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仁碧
夏能学与魏爸爸、江妈妈在一起。
3月4日,顺昌县夕阳红公寓里,夏能学一边为瘫痪在床的“爸爸”魏盛祥擦身、按摩,一边和“妈妈”江爱金拉起了家常。采访中,夏能学道出了自己心中的忧虑:“我当心自己癌病复发,要是我‘走’在二老的前头,就照顾不了他们了,那将是我的终身遗憾!”
夏能学是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横山镇廿三都村农民,魏盛祥和江爱金却生活在顺昌县高阳乡紫竹村,原本非亲非故,他怎么就成了二老的“儿子”?个中缘由得从26年前说起。
感念英雄义举认养烈士父母
夏能学1986年11月参军,恰好与魏爸爸和江妈妈的儿子江京华在同一部队。
1988年1月9日晨,江京华所在的部队,组织新兵开展5公里越野训练。当队伍跨越公路时,一辆旅行车从坡顶高速俯冲下来,江京华大喊一声“闪开”,队伍马上散开了,但还有两名新兵来不及避让。驾驶员虽已采取紧急刹车措施,但已经晚
了,正当两名新战士处于生死之间的危急关头,江京华猛扑过去,用尽全身力气将两名战友推开。战友得救了,而江京华却被汽车撞出5米之外,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了,年仅21岁。
江京华牺牲后,魏盛祥夫妇十分悲痛,部队派夏能学等几位战士轮流照顾他们。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夏能学深情地对江爱金说:“江妈妈,江京华牺牲了,现在我就是你的儿子,退伍后让我到你家去,照顾你们一辈子,好吗?”江爱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夏能学立即跪地再次请求:“江京华是为救两名战友而牺牲自己的,我要向他学习。你失去了儿子,我应该承担起照顾你们俩的责任。”夏能学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了江爱金。为表示信守承诺,夏能学要求与江爱金“拉钩”。“拉钩”之后,夏能学对着江爱金大声喊了句“妈妈”。
践行一句许诺付出26年光阴
“我会照顾你们一辈子的。”一句简单的诺言,26年来,夏能学时刻铭记在心。
当年,夏能学还在部队时,就三天两头给江爱金写信:“妈妈,你有什么困难就对我讲,我会尽力帮助你的。”夏能学此后在部队的2年多期间,整整写了100多封信给江爱金。字里行间,让江妈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江西儿子”的真情。江爱
金至今还保留着夏能学写给她的部分信件,时常拿出来读一读。
1990年3月,夏能学从部队退伍回到江西,他将认烈士父母为爸妈的事告诉了父母,两位老人很支持。
不久,夏能学提出,要把魏爸爸和江妈妈接到江西去住,但二老没有答应;夏能学又表示,愿意到顺昌来照顾她们,二老还是不同意。此后,夏、江两家虽然相隔几百里,但夏能学经常抽空到顺昌探望二老;每次来,“孝顺的儿子”都会给二老塞上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零用钱,并给二老捎来衣服、被子及营养品。
魏爸爸生病了,夏能学主动前来照顾他,送来氨基酸、蜂王浆等补品,为他喂饭、洗脸、洗脚,照顾得无微不至。1993年,夏能学又将江妈妈接到自己家住了几天,带她四处走走看看。
夏能学把江妈妈当母亲一样照顾,江爱金自然也拿夏能学当亲儿子。2006年,夏能学夫妇忙于做生意,10岁的儿子没人照顾,江爱金就主动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照顾孩子的吃、穿、用,并把孩子送进当地的村小读书。2年之后,因为当地村小没有开办高年级班级,江爱金才依依不舍地将孩子送回夏能学身边。
宁可委屈自己决不放弃责任
夏能学尽心尽力地照料二老,其实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他的父母都是农民,生有三男一女,夏能学为老大。夏能学刚退伍时,弟妹都在读书,父母体弱多病,为了养家,他只好外出打工,搞建筑、修公路、采棉花,什么重活、累活都干过,他还到过新疆塔里木盆地打工。2001年至2005年,夏能学开始在家种植芋子10来亩,因为销路不畅,有一年,1.3万公斤的芋子运到广州卖不出去,全部烂掉,亏了大本。
2003年,夏能学的母亲因患高血压致偏瘫,卧床不起,吃喝拉撒都靠夏能学一人照顾。母亲的病一拖就是3年,花去医药费7万多元,夏能学为此不仅用尽了所有积蓄,还借债1万多元。更加雪上加霜的是,2009年,夏能学得了甲状腺癌,动了两次手术,又花了5万多元,家里如今已是一贫如洗。
不过,夏能学没有把自己住院动手术的事告诉江妈妈。等到夏能学出院以后,江爱金才知道此事,她专程赶去江西护理夏能学,并给他200元用于买营养品。“我怎么能拿妈妈的钱?”经过江爱金的苦苦请求,夏能学才勉强收下,但他又另给了江爱金回家的路费。
在自己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夏能学仍然不断地给江爱金寄钱寄东西。有人劝说夏能学:“你自己都这样了,还管那么多闲事,干吗?”夏能学却一脸严肃地回答:“照顾烈士父母是我一辈子的责任。一诺千金,我得守信。”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