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7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创新驱动
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山东省莱芜市委书记王良代表
抢占标准话语权
当前,市场竞争的核心已经由产品、技术之争发展到标准之争。谁抢占了标准话语权,谁就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把提高经济发展的标准化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发展标准经济,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抓试点,建议在全国确定为“标准经济发展试点”,在发展标准经济方面先行先试、改革探路。二是抓政策:建立完善标准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组织领导、调度督导、考核奖惩等机制。三是抓推广和监督。四是抓科技和人才,积极促进标准与科技相结合,引导企业科研人员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标准研制,提高科研成果的标准转化率和使用率。
(记者 田 丰 潘俊强)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代表
改革给创新更多的机会
“创新难,把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到市场上更难!”这句话说出了无数科技人员和创新型企业在创新中遭遇的“场梗阻”: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研发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到了市场上却不受待见,“市场公关”比研发新产品本身还要难!
建议各类创新主体应鼓励用户参与到创新过程中来,改变“闭门造车”的老做法,在与用户的互动上动脑筋;社会应更宽松,给创新一个机会,组成市场的各类用户应多给创新者纠错的机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一己之力;政府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要有服务创新驱动的意识。
相信改革能让创新产品、技术和服务获得在市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
(记者 贺 勇)
内蒙古一机集团董事长白晓光代表
扶持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创新
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作为引导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主要力量的行业骨干企业在技术研发规划和体系、科研经费投入、研发人才支持等方面还有很大不足。
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必须让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建成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建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对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引导和保障体系;要加快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科技创新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对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要从国家层面上对企业科技人员予以重视;要保护好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记者 丁志军)
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许希代表
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何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天津将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小企业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推动了天津市产业正在步入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
这几年,天津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领军企业,促进了民营经济加速发展,让知识、资本等活力竞相迸发,为美丽天津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记者 朱 虹)
民进中央建议
杜绝“齿轮上的浪费”
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总产值达到90万亿元,超过全球比重20%,位居全球第一。一方面,这些设备逐步进入报废期,如何处置和再利用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役设备如何延长寿命,提高使用效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重要出路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
发展再制造产业,除了促进再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外,还应加快推进类似于中央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让人们认识到“齿轮上的浪费”与“舌尖上的浪费”同样可耻,把资源、能耗都花在“刀口上”,减少不必要浪费和排放,更要把现有资源“吃干榨尽”,大幅提高效率,降低重复投入。
(记者 潘 跃)
聚龙股份董事长柳长庆代表
重视孵化培育科技小巨人
企业是创新主体,政府要引导扶持企业在创新上加大投入。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时期,政府要加强对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孵化培育科技小巨人。
现在我国的经济规模世界第二,但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企业还是太少,有世界影响力的民族品牌还不足,归根结底还是科技投入太少,创新能力不足,看起来还是“穿西装戴帽子——太土”。建议国家加大对有原创能力的科技型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力度投入研发,对连续3年研发投入比例在5%以上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扶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做大做强。
(记者 何 勇)
对外开放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浙江省宁波市委书记刘奇代表
服务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构想和战略决策。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外可以加强海上通道的互联互通,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对内可以辐射中部地区,促进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融合互动发展。
对于浙江来讲,正好是这“两条带”的交会处。对于宁波来讲,作为亚太重要门户区,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先行区。在谋划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时,希望能把宁波作为重要的始发港和战略支点来打造。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关键是要抓好“三个统筹”:陆海通道建设要统筹;开放政策体制要统筹;对外合作平台要统筹。
(记者 王 珏)
冠城大通董事长韩国龙委员
支持优秀民营企业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当前特殊的国际金融形势下欧美企业的投资门槛进一步降低,我国企业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迎来了并购国外优势企业的有利时机。通过并购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加快拓展国际市场,促进企业在更大范围开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建议国家要为国内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更多扶持,可以依托现有充裕的外汇储备,为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提供资金支持。此外,政府还应建立一系列相配套的服务体系。这些措施非常利于中国民营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并推动新一轮的跨越发展。
(记者 程 晨)
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委员
自贸区是改革的突破口
自贸区是改革的最好突破口。设立上海自贸区是国家战略,反映国家意志。它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支点,要以先行先试的原则,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地改革创新。
上海自贸区实施的多项改革措施,包括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废除审批制、对企业设立实行备案制等,都突破了现有的管理模式。如果这些措施得以在全国推广,无疑将极大地推动政府的管理模式改变与职能转变。上海自贸区不是物理的远景,而是理念的推进。自贸区将为我国下一轮深入的改革开放积累新经验,开辟新途径。
(记者 曹玲娟 姜泓冰)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陈经纬委员
借自贸区推动沪港合作
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它的金融、贸易及投资体制改革加速,对香港是竞争更是机遇,短期内不会形成挑战,长期来看更是会令香港受惠。
建议明确建立沪港两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战略,共同打造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平台;由上海市政府、自贸区主管部门、上海市工商联与香港投资推广署、香港中国商会等多方联合组成合作机构,集结官民双方力量,建立制度性长期双向交流、优势互补合作平台;“中国海外投资年会”落户沪港两地,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平台,拓展香港与内地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记者 吴 勇)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