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陈树勋同志生平

2014年03月04日10:46   来源:天津日报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天津市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陈树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3月1日4时10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

陈树勋同志1921年2月1日出生于江苏南通。1947年6月自国立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先后在南京中央医院、天津中央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天津市立总医院、天津市红十字会医院、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从医。1963年负责组建了天津市第一个独立心血管病专科,即第一结核病防治院(现市胸科医院)心血管专科,并任心血管内科主任。1969年11月响应号召参加“六·二六”医疗队,奔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任西吉县硝河公社卫生院医师、宁夏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以及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他克服条件艰苦、医疗设施缺乏等各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竭尽全力为当地群众治疗疾患、培养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为促进当地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心血管病在当地属多发疾病,在宁夏医学院工作期间,联合科室的几位年轻大夫筹建了宁夏心血管病研究组,建立了实验室,开展心血管病研究,为少数民族地区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1982年回到天津工作,任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天津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一直到九十岁高龄仍坚守在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第一线。

陈树勋同志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教书育人,几十年来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组建了天津市分子心脏病学研究中心,担任中华医学会天津分会心血管学会主委,发表论文40余篇,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优秀人才。率先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填补了天津市医学领域学科研究的空白。积极领导和参与了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试验,“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病死率及并发症影响的多中心随机临床实验研究”课题,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和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陈树勋同志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8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6月当选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会主委,1993年6月当选政协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党真诚合作。在担任农工民主党市委会主委期间,积极致力于党派自身建设,使农工民主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团结带领广大农工民主党党员,围绕本市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天津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担任市政协副主席期间,认真履行职责,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围绕加快天津经济发展、促进本市医疗卫生改革,带领有关同志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组织撰写调研报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在晚年和病重期间,仍然关心本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关心农工民主党市委会的工作,关心胸科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赢得了农工民主党广大党员和全市各界人士的尊敬和爱戴。

陈树勋同志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天津市第六次、七次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天津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委员会常委、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天津市第六届委员会主委、第七届、八届委员会名誉主委。

陈树勋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他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谦虚谨慎、敬业务实,平易近人、团结同志,作风正派、德高望重。他是农工民主党市委会优秀的领导人,是受到本市各界人士尊重的、有影响的民主党派代表人物。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陈树勋同志永垂不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