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
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群众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就是因为他身上蕴含着值得人们敬仰和追寻的真善美的精神。
雷锋精神,这一融民族传统美德、社会进步潮流、党的先进本色为一体的“精神样本”,已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的文化符号。
(一)穿越时光之河,雷锋精神不朽。
“人,为什么活着?”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一个令许多人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命题,被一名年轻士兵用行动酿成了一壶甘醇。
雷锋,是战友渴时的“一碗水”,是乡邻饿时的“一把粮”,是素不相识的路人冷时的“一团火”。
雷锋精神,就是这样摆脱名与利的追逐、得与失的纠结、多与少的算计,熔铸了集体主义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雷锋,用他仅22年的生命岁月,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塑造出承载一代代人理想信念的精神丰碑。
正因为如此,在穿越半个多世纪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后,雷锋精神依然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的重要象征。
(二)雷锋精神,引领未来的精神力量。
雷锋精神,并非虚幻的精神寄托。
它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这,正是“雷锋精神”的价值内核,也是在传承与发展中凝聚的时代共识。
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雷锋精神中所包含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人文关爱与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完美契合。
去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寥寥数语,浓缩着构成“民族的脊梁”的特质。
(三)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时代的精神坐标;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时代的道德困惑。
对比雷锋生活的时代,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活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雷锋精神过时了吗?市场经济还需要学雷锋吗?
马年春晚,一则“扶与不扶”的小品引发热议。生活中,一幕幕真实发生的“扶与不扶”场景成了检验道德成色的试纸。
扶起跌倒老人会不会反被诬陷?爱心捐助会不会反被贪污?
道德层面的困惑,是社会转型时必须直面的阵痛。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在普遍的道德焦虑中,我们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
这,就是全社会呼唤、践行雷锋精神的内生力量。
2010年“新中国100位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雷锋高票当选;开播数年,《雷锋侠》微电影至今走红网络;今年2月9日,长沙60岁老人雪地摔倒,一好心小伙子扶起送医,引来赞誉不断……
越是社会转型、价值多元,雷锋精神越能显示它的意义和价值。
当下,人们需要以这种“精神原型”为内核,为全速前进的中国,构建一个精神家园;为深刻转型的社会,寻找一种心灵动力。
(四)雷锋,我们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时光流转,人们心中的雷锋形象日渐丰满。
雷锋,是一位寻常的邻家“大哥”,是一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爱生活,对未来有着如饥似渴的憧憬;他爱钻研,工作中充满昂扬的斗志。
他的一生,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一件件小事上执着坚守,在平凡的行动中静水深流;但他找到了人生价值的最佳坐标点,让生命在平凡中得以升华。
今天,学雷锋不是一种道德负担,不是由外而内的强制律令,而是回归朴实生活的途径。
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责任人,党员领导干部理应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自觉地追随雷锋的脚步,展现先进分子的道德觉悟,张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作为普通公民,只要不择人,不求全,“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皆可成“雷锋”。
雷锋精神,并非只能仰视的“精神孤岛”,它是每个人都可以徜徉其中的精神天空、心灵花园。
(五)湖南是孕育英雄的沃土;雷锋精神是湖湘儿女信仰的方向。
50多年前,湘江北去,少年远足;50多年后,湘江奔腾,英雄常在。
长沙雷锋大道望城区路口,一尊巨型雷锋头像艺术雕像,正巍然屹立;基层乡野,4万多个学雷锋小组,46万志愿者正吹响学雷锋“集结号”;互联网上,雷锋微博、道德讲堂、雷锋事迹展览馆,一切关于雷锋的话题正在发酵,连学雷锋的“粉丝”也都有了个昵称——“蜂蜜”,寓意道德的馨香与甘甜。
就在全国学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省委书记徐守盛在长沙专题调研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勉励大家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学雷锋,让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广聚正能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湖南,是雷锋精神产生、形成,最终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起点;争做雷锋精神的传人,是激荡在湖湘大地上的一场跨世纪的道德接力。
雷锋精神,正是当代社会,同样也是未来社会的价值坐标,是对我们心灵的永恒召唤!
“向雷锋同志学习!”
此刻,一语胜万言。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