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像孙茂芳一样发掘道德矿藏

2014年03月04日10:24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像孙茂芳一样发掘道德矿藏

  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现年72岁的孙茂芳,51年来,先后照顾了18名孤寡老人、残疾人和32名特困学生。昨天上午,在第十一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孙茂芳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当代雷锋”称号,成为继郭明义、庄仕华后全国第三位获此殊荣的道德楷模。

  “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盛筵”,而孙茂芳,学雷锋行善不倦,一坚持就是51年。在其人生坐标轴上,他以善心为圆点,画出一个个“文明圆圈”:他自称愿做“空巢老人的"小棉袄"、残疾人的"小拐杖"、困难者的"小油灯"、雷锋精神的"小广播"”,而现实中,他也身体力行,释放出可贵的道德热量。

  孙茂芳的善举,在舆论磁场激起共振:不少人为其点赞,认为他的执着,勾画出了向善的人心质地,体现出积极的公民风貌。至于其每次做完善事都会塞给人名片,上头印满荣誉,看似跟“做好事不留名”的低调风格不搭,可“高调再高,苟能律己,高亦无害”,这无损其行善的价值分量。

  孙茂芳将“高调行善”视作“给雷锋精神做广告”,意在扩散爱心能量。以个体的自觉,充当着公众“见贤思齐”的道义索引,这势必有助于社会的道德升温。实质上,公民社会,也确需个体对道德位阶的向上追求。尤其是在道德“焦渴”的语境中,我们更应做“善的践行者”,起而行之,胜于消极感慨。

  从吴菊萍,到张丽莉,再到孙茂芳们……说到底,我们其实从来不乏站在道德高地上的人,他们也以行动昭示着,每个人身上有着善的矿藏,关键在于发掘。而当个体之善聚沙成塔,公共生活也必然更有热度。(媒体人 喻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乔业琼、秦华)
相关专题
· 孙茂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