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在大别山里过除夕

2014年03月03日13:42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楼房村(之前叫下楼房村)位于大别山商(城)麻(城)金(寨)三角中心,现属于大别山腹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沙河乡。1947年12月30日至1948年2月24日,邓小平同志率领的中原野战军前方指挥所就设在该村一所周氏老宅里。邓小平同志在这里运筹帷幄56天,并在这里度过了他在大别山里的唯一一个除夕。

2013年11月22日,本报特派采访组一行来到沙河乡楼房村,该乡关工委、老龄委副主任郑与物向我们讲述了邓小平同志在村里过除夕的故事。

小平来到下楼房村

郑与物曾任沙河乡小学校长,年过6旬的他爱好党史研究。他介绍说,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蒋介石慌忙调集33个旅的兵力,于11月开始对大别山的解放军进行全面“围剿”。

在极其严峻的形势下,12月11日,刘伯承率中原野战军后方指挥所及中原局机关,同第一纵队一起,向淮西地区转移。邓小平、李先念、李达则率前方指挥所留在大别山地区,指挥3个纵队坚持斗争。在一个多月的反“围剿”斗争中,邓小平率领前方指挥所和刘伯承临行前留给他的警卫团,一直和数倍于己的敌人周旋于大别山中。

1947年12月30日,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率部来到金寨县沙河乡下楼房村,将前方指挥所设在该村周氏老宅。这座宅院始建于清乾隆30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宅院分正屋和厢房,共53间,宅子最里的一栋堂屋南端的钱库,就是邓小平当年的居室。

毛主席的报告和元旦社论温暖人心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31日,邓小平在周氏老宅组织召开鄂豫边区党委会议,传达了中央会议精神,李先念、李达、段君毅以及金寨县委书记张延积等人参加了会议。

因第二天是1948年元旦,12月31日晚,新华社广播电台将全文播送这个报告和元旦社论。当晚,邓小平亲自为收音机调频,和参会人员一起收听报告、社论。

不一会儿,新华社的广播开始了,那声音刚劲、浑厚、有力,字字句句凝聚着无坚不摧的力量,它越过千山万水,冲破风雪严寒,在大别山里回荡:“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激昂、豪迈、振奋人心的声音,温暖着房间里每一个人的心。

新华社的广播结束了,邓小平搓了搓手兴奋地对大家说:“毛泽东同志的重要报告,大家都听清楚了吧,我们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达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我们已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奋斗,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革命的胜利就会很快到来!”最后,他还讲了大别山新区工作中的一些政策问题。

听了邓小平充满激情的分析,大家对今后的工作更加充满了信心。

不久,邓小平在下楼房村度过了他到大别山的第一个除夕,也是他在大别山过的唯一一个除夕。

邓小平在楼房村过除夕

除夕之前,大别山已经下了好几场雪。山里过年并不热闹,何况眼前正在打仗,连一些生活必需品都无处购买,更不要说置办年货了。

除夕那天上午,时任金寨县县委书记张延积带领一些人,来给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等人拜年,并顺便带来了一些鸡、羊肉、花生之类的年货。

之前,张延积已从其他同志那里了解到,邓政委一向严于律己,从不收受老百姓的礼物,也决不允许身边的工作人员以任何借口收留群众的东西。但考虑到今天是除夕,首长总要改善一下生活吧,所以,他硬着头皮送来了年货。

“哪儿来的这些东西?”邓小平紧蹙着眉头,问张延积。

“今天是除夕,是群众慰问的。”

邓小平照例不肯收下。当他听说年货是群众慰问的,更加不高兴,严肃地说:“接受群众的慰问品也要分个时间、地点嘛,这里是新区,人民群众生活很苦,我们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赶快把这些东西全部退还给群众,要让群众过个好年。”

年货是退回去了,可除夕还得过。邓小平坐在那堆烧得正旺的松柴旁,一边拿书本煽火,一边对站在一旁的卫士长说:“看看还有些什么吃的,拿出来大家一起吃嘛。”

“只有几个麦饼,又冷又硬,还有一些枣子。”卫士长正在为首长们没有一顿像样的年夜饭而犯愁。

邓小平一听立刻来了劲:“那好嘛,快拿来吃。麦饼烤一烤,红枣当菜,蛮好的一顿大年夜饭嘛!”

他一边吃红枣,一边自己烤着又黑又硬的麦饼:“嗯,蛮好吃,这比我当年穿越大沙漠那时的日子好过多喽!”

邓小平笑着对李达等人说,1926年5月,冯玉样到苏联,要求中共派一批党员到西北军帮助工作,在选派出来的20多人中,有3个人负责打前站,邓小平是其中的一个。这一年,他才23岁。从莫斯科到内蒙,途经乌兰巴托和大沙漠,路途遥远,交通很不方便。邓小平一行乘坐一辆破旧的运军火的汽车,一连数日在朔风呼啸、尘埃蔽天的漫漫沙漠中艰难地爬行。凛冽的寒风卷起一阵阵尘沙扑面而来,他们一个个冻得蜷缩成一团,紧闭着双眼,只有到了宿营地,才能在帐篷里互相依偎在一起取取暖,吃点烤羊肉充饥。

事隔20多年,在下楼房村的邓小平对当年穿越大沙漠的旅行仍记忆犹新。他说:“眼下,坚持大别山的斗争和生活是很艰苦,但这比我在沙漠中忍饥挨冻的情景要好过多了。特别是经过前一段艰难曲折的斗争之后,大别山这漫长、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而春天就要来临了!”

郑与物说,邓小平在下楼村的56天时间里,刘邓大军先后解放了23座县城,歼灭了敌正规军6000余人、反动地方武装800余人,建立了17个县的民主政权,初步完成了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战略展开,并在大别山站稳了脚,深深地扎下了根。

1948年2月24日,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邓小平率前方指挥所离开大别山金寨县,北渡淮河,与刘伯承率领的后方指挥所及中原局在安徽阜阳市临泉县韦寨会师,胜利转出了大别山区,奔赴新的战场。

新中国成立后,刘邓大军前方指挥所——下楼房村周氏老宅,于2008年被批准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责编:石国庆、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