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政委还牛

2014年02月24日13:23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在大别山商(城)麻(城)金(寨)三角地带,至今仍然传颂着邓政委还牛的故事。2013年11月22日,采访组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出发,经过3个小时的山路颠簸,来到了四面环山的沙河乡楼房村,探访邓小平还牛的来龙去脉。

在楼房村,我们见到了今年36岁的村民周世忠。刘邓大军将指挥部驻扎在楼房村时,周世忠的爷爷负责给邓小平做饭,奶奶主动为小平洗衣服。他们还曾发动村子里的妇女为战士们做布鞋。

两位老人已相继去世,周世忠为我们讲述了爷爷奶奶曾多次提起的往事,而邓小平还牛的往事,让他记忆最为深刻。

那是1947年12月的一天,大别山已是北风呼啸,刘邓大军踏着薄冰,来到紧邻金寨的河南省商城县,邓小平住进了达权店乡黑河村一位姓漆的老人家里。

晚上,邓小平正和同志们在一起研究土地改革问题时,警卫员来报告说:“漆老头来告状,说他的耕牛被解放军牵走了。”

邓小平马上把漆老头请到屋里。漆老头面带泪痕,对着那个穿灰军装的矮个子首长,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原来,牛是土匪抢走的,解放军打土匪时,土匪丢下牛跑了。解放军找不到失主,就把牛牵走了,等自己去认领时,队伍已经走远了。

“在贫苦的大别山,耕牛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周世忠说,看着着急的老人,邓小平立即答应帮他调查此事。

第二天,首长们翻过大山,走进金寨,宿营时遇上了武装工作队的一个工作组。邓小平便询问他们是否捡到一头耕牛。恰巧工作组的同志前一天在剿匪时,捡到了土匪丢下的一头牛。邓小平马上叫他们把牛送还给老乡,并对他们说:“你们怎么不想一想土匪的牛是从哪里来的?凡事一定要多动脑筋,对群众有利的就做,否则就不做。一切行动都要以维护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在新区工作,尤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找回耕牛的漆老头感动不已,提了一篮糍粑和一袋红薯找到邓小平住处,一定

要邓小平收下糍粑和红薯。邓小平再三推辞,却难以说服老人,便说:“我们收下你的东西,但必须付钱。”他叫警卫员拿一块银元给漆老头。漆老头说:“长官,你吓死我了,这点东西最多只要几十文,你给我这些钱我怎么也不能收。”邓小平说:“军民一家,算我们互赠礼物,你的东西我们收下,这一块银元,算我们赠送你的礼物。”漆老头只好收下银元,告别了邓小平。

故事讲完,周世忠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在大别山区,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平心而言,与邓小平一生的丰功伟绩相比,这件事比芝麻还小,但却真实地映照出邓小平‘一心为民’的群众观。”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广大人民群众为什么会铁了心拥护红军,为什么会舍生忘死支持解放军?听完故事,我们不禁陷入沉思: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正是因为共产党人真心实意为人民,时刻心系百姓,与之同甘共苦,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行动与群众建立了难以割断的血肉关系。邓小平为群众还牛就是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最好见证。

(责编:石国庆、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