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与金寨县

2014年02月24日13:23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2013年11月22日,本报特派采访组来到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这里也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革命战争年代,全县10万群众参军参战,仅诞生的开国将军就有59位,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小平同志和金寨有缘,他曾经三次来到这里指导工作。”原金寨县斑竹园镇文化站站长、党史专家廖家同告诉记者,1947年9月,刘邓大军解放立煌县城(金寨)时,邓小平第一次来到金寨,并在此住了9天。当年12月,邓小平和李达、段君毅等一起,再次来到金寨县漆店区下楼房村,重点研究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政权建设等工作。这一次,邓小平在金寨住了47天。

廖家同说,1960年2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和彭真、杨尚昆等一起,来到位于金寨县境内的梅山水库视察。“尽管此时邓小平已经是中央领导,但他依然保持着战争年代的风趣、朴素和平易近人,给金寨人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廖家同说。

不搞特殊化,和大家一同食宿

今年87岁的徐德礼老人是原梅山电站保卫科科长,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最让他引以为自豪的还是在1960年2月19日,为前来梅山水库视察的邓小平做警卫的经历。

“当时,省里通知说小平同志要到金寨视察,请县委简单安排住宿。”徐德礼说,考虑到安全警卫等问题,金寨县就决定将刚刚修建的梅山水电站宾馆作为小平同志一行的住地,并决定由他担任邓小平的临时警卫。“梅山宾馆条件很简单,就是最好的5个套间也仅有卧室、卫生间和会客厅。”徐德礼说,邓小平等领导同志工作生活都非常朴素,并未享受任何的特殊礼遇。

2月19日上午10时,邓小平一行的车队驶抵梅山水电站宾馆。

“小平同志一走进宾馆的一楼大厅,就说了一句四川话:‘房子好亮哦!’”徐德礼回忆说,邓小平在省地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宾馆一楼大厅,刚刚落座,便听取了金寨县委书记张建华等同志关于县情和梅山水库的汇报,并了解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在徐德礼的印象中,邓小平精神健旺,谈笑风生,偶尔说一两句幽默的话语,引得大家发出一阵阵笑声。

“小平同志可是中央首长,却一点架子都没有,吃住都和大家一样,不搞特殊化。”邓小平入住梅山水电站宾馆期间,食宿工作主要是徐德礼在具体负责。据他介绍,邓小平和陪同的省地县领导、工作人员一起,在一楼大厅用餐。因为梅山水库的特产是鱼,所以邓小平和大家吃的都是以梅山鱼头汤为主的菜肴。

“我开始以为任务肯定很繁重,结果连我们工作人员在内一共才4桌,每桌10个人就吃8个土菜,简单得不得了。”徐德礼说,邓小平在梅山水电站期间,除了在安全保卫上多下了一点功夫,没有任何特殊安排,就像平常一样。

要刹住“浮夸风”,考虑到人民的利益

据廖家同和徐德礼共同介绍,在金寨期间,邓小平还主持召开座谈会,要求地方党政负责同志放下讲稿,各抒己见。

当邓小平听到金寨县因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淹没了10万亩良田,再加上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的生活处于十分困难境地时,深感焦虑,心情变得沉重起来,他说:“金寨人民对中国革命有很大贡献,革命战争年代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今天为社会主义建设又淹没了10万亩良田,地方党委和政府都要关心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度过灾荒。”

在谈话中,邓小平还语重心长地告诫当地负责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所有工作都不能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生产要讲究科学,可以先试验,成功了再推广,切忌瞎指挥和盲目蛮干,办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刹住社会上的“浮夸风”,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山高地少,土壤瘠薄。针对这些特点,邓小平指出:“山区耕地面积少,山场面积大,要抓好见效快的绿化造林工作,比如福建省山区有一种‘桉树’,成林快,树干直,不妨引进栽培、推广。还有其他方面适合山区的多种经济生产也要抓,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2月20日一早,邓小平一行还来到梅山水库大坝,在大坝4号垛内乘电梯登临梅山水库坝顶视察。在坝顶电梯房旁边,邓小平与当地党组织和梅山水库负责人进行了谈话,嘱咐大家水库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管好水库、用好水库,为农业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下午,邓小平一行离开金寨返回安徽合肥。

(责编:石国庆、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