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新时期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内涵,应当善于从政治属性、社会视角和群众立场审视政法工作,力求把握住本质和要义,从而增强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思想动力和行动自觉。
要把“忠诚度”作为基本前提。政法从属于、服务于政治,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政法的政治和没有政治的政法。因此,政治上忠诚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一要强化政治认同。认同是忠诚的思想基础,政治认同说到底就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政法机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方向、重大原则、主要任务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做到坚决拥护、全面领会,做到结合实际融会贯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指导方针和基本遵循。二要增强政治定力。定力是忠诚的内在要求,政治定力就是在政治风浪中有压舱石、在政治挑衅面前不做骑墙派。对政法工作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背景十分清醒,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一些错误思潮、行为敢于亮剑、坚决斗争是政治定力的体现,也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三要勇担政治责任。责任是忠诚的全部意义,政治责任就是忠诚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惟其忠诚,方可托付和信赖。当好建设者、捍卫者是党和人民对政法机关的重托,重任在肩,不容懈怠。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最终是为了政法机关更加有力有效地履职尽责,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要把“公信度”作为价值追求。政法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法机关有没有公信是检验社会文明进步和衡量政法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尺。一要崇尚法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政法干警把法治精神当作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就是要做到于法有据、依法有序、违法担责。政法机关必须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一是一、二是二,不偏不倚,不枉不纵,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二要讲究良知。“私德有亏,怎持公器”;公器私用,焉能公信。职业良知来源于职业道德,政法干警要把强化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作为必修课。是非总有公道,公道自在人心。心正即良知,有了良知,才能摒弃一己之私情私利,才能树起权威和公信。执法办案有没有职业良知、为人用权是不是对得起良心,群众心里最清楚,公信就源自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三要守住防线。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不堪一击,势必一溃千里。物必先腐而后虫生,防线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因此,保证政法队伍自身肌体健康至关重要。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必须围绕坚守防线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推动在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确保这道防线牢不可破。
要把“满意度”作为根本目标。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是否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如何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最终目标。一要着力保民安。百姓安则天下安。现阶段,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以及制约平安建设的因素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平安标准不适应了,过去容易解决的问题变得复杂了,以往不会发生的事情司空见惯了,常规的工作方法很难奏效了。保民安必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平安建设规律,既要突出重点,也要抓住薄弱环节;既要突出大案要案,也要抓住小案件小纠纷;既要突出专项整治,也要抓住常态管控,切实提升平安建设的整体水平。二要着力维民权。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具体实践。实现依法维权,必须创新政法工作理念和模式。定政策、上项目做到发展与维权并重,群众怎能不满意和拥护?解决问题、化解
矛盾做到把维护事涉群体的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也就不会积案难解、新案频发。根本问题是要站稳群众立场,真正心系群众,利为民谋,把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过程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过程。三要着力疏民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与理顺群众情绪同等重要。有的问题看似下了很大功夫,但在如何让群众心气顺上做得不够,其结果可想而知。思想工作本来是传统优势,近年来却常常感到不灵验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益上忽视群众、感情上疏远群众、工作中害怕群众。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很重要的一条是要解决好群众工作能力缺失的问题。其中,学会与群众沟通、善于理顺群众情绪是必备的能力。
(作者系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