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近日,新一批12架苏-35S战机正式交付俄罗斯空军,苏-35S战机研发、采购、装备的历程,折射出当前俄罗斯军备建设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俄军迎来“装备大跃进”

郑文浩 贾 珺 叶玉丹

2014年02月21日09:02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俄军迎来“装备大跃进”

2月12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空军总司令邦达列夫、苏霍伊公司总裁波戈相亲临阿穆尔河畔的共青城飞机厂,参加向俄空军交付12架量产型苏-35S战机仪式。作为2009年俄罗斯国防部和苏霍伊公司签订采购48架苏-35S、12架苏-27SM和4架苏-30MK2战机合同的一部分,俄罗斯空军目前已经接收了34架苏-35S战机。俄罗斯研发、采购、装备苏-35S战机的历程,可以从一个角度折射出近年来俄罗斯军备建设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历史上曾两次出现的苏-35

事实上,苏-35这个编号在苏霍伊设计局历史上曾被使用过两次,因此经常容易混淆。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苏-27M战斗机的非正式编号,它是基础型苏-27的激进升级型号,实际上是由截击机改造成多功能战斗机的首次尝试。1988年首飞后,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进行了改进,但随后俄罗斯国防资金短缺,国防订单长期冻结,苏霍伊设计局着手完成更有前景的任务——把俄空军现役苏-27战机升级为苏-27SM,为外国客户生产改进型苏-27,完善苏-30MK出口型号——苏-35的研发基本停滞。老的苏-35虽然没有最终定型服役,但其为后来俄罗斯研发苏-30、苏-37战机奠定了技术基础。

将近十年后,苏霍伊重新使用苏-35编号。装配新发动机的新型苏-35飞机于2008年2月从格罗莫夫国家试飞院拉缅斯科耶机场起飞。除了同样源自苏-27之外,它和最初的苏-35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最初该机曾被短暂命名为苏-35BM,在俄空军对其关注后,苏霍伊推出了苏-35S版本,表明该型号产品主要用于满足俄国防部需求。

除了命名出现的反复外,俄罗斯采购苏-35S的过程也比较特殊。一般来说,量产战机出厂后,是由部队直接接装,而苏-35S列装的流程是:先由工厂试验,再进行国家试飞中心联合试验,每个阶段测试后都会适当改进,完成国家试验后正式列装。例如今年2月12日俄军实际接收的是2架全新的编号为05、06的苏-35S战机,他们要飞往阿赫图宾斯克第929国家试飞中心进行验证试飞,此前在试飞中心完成测试的07号、09号、11号、12号苏-35S又返厂进行改进,待改进完成后才会真正交付部队使用。

机型命名的反复与接装程序的复杂,一方面反映出上世纪末俄军在军费紧张情况下军备研发遇到的挫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近年来俄罗斯军队在军费大幅增加后装备更新速度的加快,同时暴露出经历动荡的俄罗斯军事工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即使是交付本国空军使用的量产飞机,也需要经历反复测试和改进才能真正列装部队。

“装备大跃进”的重要坐标

2013年3月,普京再次向国防部和军方高级官员发表讲话,要求军方在未来3年实现军备升级,随之而来的就是俄军在2014至2017年更为迅猛的“装备大跃进”。苏-35S战机的批量列装,正是俄军“新面貌”改革后“装备大跃进”中的一个重要坐标。

“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俄罗斯。”在普京的治国理念中,强军思想从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概念,而是俄罗斯复兴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从2000年普京担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开始,他就开启了改革俄军、整顿俄军事工业的历程。其上任伊始,就制定了新版《军事学说》和《国家安全构想》。除了军队的改革以外,俄罗斯还对航天、航空、兵器等军工企业进行大改组。2012年5月7日,普京新一轮总统任期上任首日便签署了关于军队建设和国防工业现代化的总统令,明确要为部队大规模换装,改革国防订货体系,重振曾经辉煌的国防工业。

除了最高领导层的强力推动外,经济形势的好转也为俄罗斯军队的复兴,尤其是新装备的采购提供了强大动力。

2009年以后,俄罗斯内外战事基本停息,经济迅速增长带动军费的持续大幅提升,使俄军常规装备更新换代大有起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历经近十年研发过程的苏-35S战机,成了俄空军主力战机更新的不二选择。

据媒体报道,俄罗斯2014年的国防开支增长将近20%,达到2.5万亿卢布,军费开支占国家财政预算和GDP的比重也有所提升。其中,俄军装备建设的手笔较往年更大:今年俄国防部的国防采购额超过1.5万亿卢布,同比增长30%。这1.5万亿中,超过60%用于购置新型武器装备,其余的资金,一半用于新型装备研发,一半用于现役装备维修改进。从某种意义上说,2014年可以被视为俄军“装备大跃进”的“前奏之年”。

成果丰硕难掩军工窘境

经过连续多年大笔投入,俄军备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13年11月20日,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鲍里索夫表示,2013年底,俄战略核力量新技术装备将达到40%左右,空军现代化装备将达到42%,海军达到50%,空天防御部队将达到50%。陆军因为武器种类众多,新技术装备只能达到17%。鲍里索夫说,就整体而言,俄军的现代化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到2015年底应该达到30%,到2020年至少达到70%,某些方面达到100%。

成果固然喜人,但俄罗斯军工体系在“装备大跃进”中暴露出的问题同样不能忽视。从这次苏-35S的列装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俄罗斯航空工业的窘境。已经列装的苏-35S仍需要在试飞中心和生产企业之间改来改去才能最终服役。事实上,面临同样问题的并非只有苏-35S。

苏联解体后,由于军贸订单持续减少,俄罗斯军工的地面装备、水面舰艇等生产企业受到重创,即便是受益于战机出口的航空工业也是损失惨重。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第一副所长索罗金指出,现在俄罗斯机器制造企业技术装备服役普遍超过25年,而俄所有技术装备服役时间已经达到16年至35年。质量下降、价格上扬、合同拖期已经成为俄军工当前的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俄制武器在全球军贸市场的竞争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2014年俄军装备更新工作也并非一片坦途,首要问题就是国防采购计划内的所有合同能否按时签署,并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2013年,虽然在军政高层的督促之下,既定采购合同几乎100%得到了签署,但最终得以落实的大约是91%至96%。事实上,此次新交付的12架苏-35S按计划在2013年就应该交付俄空军,但由于发现了一些小缺陷,因此被拖到了2014年。

经济能否持续给力是关键

除了军事工业能否尽快走向复兴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经济能否持续给力,也给俄军军备建设目标的实现画上了一个问号。

从2000年开始,俄罗斯GDP就呈现增长态势,但由于冷战后工业水平下降,俄罗斯对外贸易主要以能源和矿产输出为主,因此经济发展抗干扰能力较弱。2007年,原油价格一度涨到140美元/桶,让俄罗斯大为受益,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原油跌至70美元/桶,导致俄2009年GDP下跌7.8%。虽然俄罗斯经济2010至2012年实现了3%至4%的增长,但由于俄经济已经深陷能源和原材料工业过度发达的“荷兰病”,难以摆脱过度依赖能源出口的发展模式,因此2013年经济增长又陷入困境。根据2014年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公布的世界各国军费报告,俄罗斯军费位居世界第三,达到682亿美元,但这一趋势能否持续,还存在一定疑问。

俄罗斯地大物博,这种丰厚的家底不但让俄罗斯经济受益,而且让俄罗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了种超然物外的自信。普京非常崇拜彼得大帝,从普京在俄罗斯的巨大声望以及他推动俄军力发展的坚定决心看,俄军的再度崛起是可以预期的。

富国才能强军,没有国家经济的发展,军队建设很难得到发展,军队建设只有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才是最合理的发展。观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队发展的历史,其波折与兴旺的每个节点都与国家的经济情况息息相关。尽管俄罗斯军事现代化的阻力很大、干扰很多,但是普京所制定的强军计划已经有了良好开端,俄罗斯军费依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如果这一趋势得以持续,一支精干高效、和俄罗斯国际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军队呈现在世人面前,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