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让广安成为弘扬小平理论的基地

2014年02月19日11:00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近年来,广安本土的邓小平研究者们对小平同志的思想、理论及其生平的研究一直未停歇过,从最初史料搜集,到研究少年小平在广安生活的点滴,再到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这对小平家乡的干部群众学习邓小平理论,研究邓小平理论,弘扬邓小平理论,实践邓小平理论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从2010年起,广安市连续承办了中省召开的三届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云集广安,研讨会成果也成为当年全国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最高水平。传承伟人精神,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广安发展,广安正成为学习、研究、弘扬和实践邓小平理论的基地。

马福:研究好小平是广安人的责任

广安作为邓小平的家乡,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对小平的研究。邓小平研究中心副主任马福告诉记者,广安最大的财富就是出了个邓小平。“广安要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就必须对邓小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广安发展。”马福说,也正因为这个原因,2010年,我市组织成立邓小平研究中心,目的是以小机构大服务的模式,运用邓小平的影响力,以邓小平家乡广泛的人脉关系,联系全国各个方面研究邓小平的专家,借智借力,一起研究邓小平。

而此之前,广安市并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研究邓小平,“之前一直是利用邓小平故里管理局的资源研究小平的历史、生平,利用邓小平图书馆的资源研究邓小平思想理论。”马福说,邓小平研究中心成立后,广安市委市政府与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部、四川省社科院、江西省社科院、深圳市社科院共同发起了邓小平理论研讨会,第一届研讨会获得成功,影响很大,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领导希望今后每年都在邓小平同志的家乡举办一次全国性的邓小平理论研讨会。第二年的研讨会由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和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原来的发起单位担任了具体的承办单位,研讨会上升到国家层面。到目前已举办了三届。每次研讨会都集合了全国研究党的文献,研究邓小平生平、思想、理论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专家、学者。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领导认为,这三届研讨会的成果,代表了全国当年研究邓小平的最高水平。2014年,广安市准备将研讨会办成国际性的理论研讨会,邀请国际上的相关专家参会,进一步提升邓小平理论研讨会的水平。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我们每年都联系实际,选择一个主题集中研究。”马福说,如第一届研讨会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主题,第二届以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题,第三届以教育的“三个面向”为主题。而今年,我们准备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到目前为止,三届研讨会收集的论文,已出版五本论文集——《邓小平与当代中国》。

除了借用外地专家的智慧外,广安市本土人士也不竭余力。每年的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上,广安本土的参与者也有不少,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虽然在理论研究上尚缺深度,但却不乏好作品,水平也是一年比一年高。马福说,就像他自己,之前在一线工作时,没有系统研究过小平,来到邓小平研究中心后,他就开始着手系统的研究小平同志。在他的书桌上,记者看到《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年谱》等书籍,上面贴满了书签,他已写出了研究邓小平的多篇论文,最近又完成了12万文字、近500张图片的《广安出了个邓小平》。该书将于近期正式出版。该书主要反映邓小平与广安有关的内容。

在研究过程中,马福发现,小平每一个思想、理论都是从实际出发的,都有它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研究邓小平,就能找到他的成功之路。马福说,“作为邓小平的故乡人,只有将邓小平研究好了,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广安的发展,这样才不愧为邓小平的故乡人。”

蔡世武:为研究小平提供一手资料

作为广安本土最早研究邓小平的人,这些年来蔡世武(原广安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笔耕不辍。蔡世武说,他只是邓小平青少年时代资料及邓氏家谱搜集者。

谈及对邓小平的研究,蔡世武说,邓小平是中国二十世纪举世瞩目的伟人,因此,他早在“文革”、“打倒”、“批右”中就开始搜集小平的资料,故而后来写成《十五春秋留美名——少年邓小平在广安》,成为独家文献。1992年,经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小平的百年诞辰期间,他又写了《少年邓小平爱国思想萌芽考》,至今已有海内外20多家出版社轮番出版。他搜集的许多关于小平的资料,为后来人们研究小平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1997年2月19日凌晨5点半,时任广安地委书记的罗松柏打电话给蔡世武说,小平同志辞世,要他写挽联。听到这个消息的蔡世武脑子一片空白,随此而来的各种情感充斥在他的脑海中,1小时后,他撰联为“日星隐曜,青山垂首,九州儿女恸悼世纪巨擘;风月潜形,碧水无言,十亿尧舜矢志千秋宏图”,挂在设在地委办公楼祭奠小平同志的灵堂。几天后,该挽联被人民日报刊引,成为中央级报刊的唯一一联。“联虽一般化,但反映了人民对小平同志的爱戴之情。”蔡世武说。1997年清明节,离小平同志逝世仅两个月,他又编写了《邓小平万古千秋》,由重庆出版社印刷两万册,很短时间就在邓小平旧居售罄,表现出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怀念和崇敬。

1990年10月23日—26日,作为广安县文联主席的蔡世武与人民大学马列室主任金羽教授发起筹办了首次“全国邓小平思想理论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邓小平生平研究丛书编委会主办,全国各地的48名专家学者赴会,研讨会收集的论文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他任编委和作者之一,后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先后推出《邓小平的生平·思想研究》丛书20卷。所有封面全是由杨尚昆之子杨绍明拍摄的作品,都是邓小平不同时期的彩色照片。这套丛书在香港印刷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两次新闻发布会,获得图书金钥匙一等奖。

对于为何会举办邓小平理论研讨会,蔡世武说主要是因为原中央体改委副主任乌杰写了一本书《邓小平理论》在海外出版引起强烈反响,而且得到了邓家人肯定。同时,他又看到1981年,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公司出版的《邓小平副主席文集》作序,里面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而此时,金羽教授来广安采访,彼此不谋而合,从春节筹划,历时8个月,圆满完成首次全国邓小平思想理论研讨会。

邱秋:从历史的角度探寻伟人成长的人文根源

多年前,邱秋就开始对邓小平少年时在广安的活动进行研究,并创作了七集广播连续剧《少年邓小平》,在2004年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时,由上海文广传媒集团制作播出后,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如今,作为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的邱秋对小平同志的感情依然那样深厚。2月19日就是小平同志逝世十七周年,邱秋说,每到小平祭日,自己总会想起当年渠江河畔的乡亲们深情悼念他的情景,在心底深深缅怀这位世纪伟人。在小平逝世的悲痛日子里,邱秋先后饱含深情地写下《挥泪送小平》、《母校的思念》、《巨人从这里起步》等文章在报刊发表,缅怀一代伟人,追寻伟人成长足迹。2004年小平百年诞辰之后,邱秋对小平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他完成了与小平一道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同乡胡伦的传记写作。对胡伦的研究,实际上加深了对少年小平所处时代背景的研究,也使人们对少年小平生活情况有了更多的深入了解。

当记者问及近来的写作情况,邱秋说,他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广安人文历史的研究,目的是想从广安这块土地上为什么能出现邓小平这样的历史巨人的问题出发,探讨广安地灵人杰的原因。“从历史的角度把这个问题阐述清楚了,广安人就会有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热爱这片热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广安才能建设得更好。”邱秋说,“这个研究,实际上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延伸,是对邓小平思想内涵形成原因的进一步探索,理论的研究只有立足于历史的全过程才会更具说服力。”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邱秋说,今天广安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正是小平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广安科学实践所产生的丰硕成果,它也再次证明,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石国庆、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