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郑祖宪: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郑祖宪

2014年02月10日14:29   来源:福建日报

原标题: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提出把“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重要的奋斗目标。在中央政治局第9次集体学习中,他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是医学院校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构建完善平台,加快形成符合医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医学教育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平台。教学和课程是医学教育的核心,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和课程体系的深入改革,是完善医学教育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平台的重要举措。教学内容更新主要体现在课程门类的增删,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教学资源的变化,“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医学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更新应该关注两个议题:一是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二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互动问题。在优化医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加强通识教育,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这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共识。关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互动问题,可以通过重点学科建设、重大课题攻关以及重要实验室搭建等方式,为更新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的资源。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课程体系的深入改革就是要主动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定位、积极推进,努力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

构建创新实践综合平台,培养探索求知的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勉励“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培养医学生创新精神,医学院校应“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学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依靠产业应用来丰富教学内容。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综合平台,开放式接受师生参与科研和生产活动,在创新实践中培育师生的科学精神。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激发师生创新驱动力。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是促进医学教育现代化、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其核心就是改革原有学校制度中不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内容,实现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我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到23%,实现了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阶段的跨越。但是,相应的制度并没有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如教育法制不健全、缺乏配套的法律和实施细则,学校内部管理上行政化倾向较强等。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其一,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实现学校自主办学。重新协调政府和高校、学校部门与学生之间关系,依法将契约、学校发展规划、章程和项目作为政府宏观管理和学校自主办学的有力工具。通过章程的制定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战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明晰学校、学院以及师生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等。逐步扩大学院自主权,科学设计校院两级人、财、物的管理权限,推进学院经费包干、依法自主支配,强化学院目标责任制管理,逐步扩大学院自主管理的领域和范围,强化学院办学的主体地位。其二,理清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建立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内部管理模式。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校长职权。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

强化医学文化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医学以人为研究对象,以追求人类健康为其出发点与终极目标,在当前“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下,医学文化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求医学院校强化医学文化教育,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一方面,它旨在开阔医学生的视野,突破专业教育的狭隘性,培养融会贯通、见识广博的人才。另一方面,它又开阔了医学生的心胸,如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以及自我。

(作者为福建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